汉语苦觉类词语的语义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8-10页 | 
| 1.1 论文选题的研究意义 | 第8页 | 
| 1.2 研究现状分析 | 第8-10页 | 
| 第2章 苦觉类词语研究 | 第10-18页 | 
| 2.1 汉语味觉词语的概念 | 第10-11页 | 
| 2.2 汉语苦觉类词语的概念 | 第11-12页 | 
| 2.3 苦觉类词语的文化语义分析 | 第12-14页 | 
| 2.4 苦觉类词语隐喻的分析 | 第14-18页 | 
| 第3章 留学生使用苦觉类词语的偏误分析 | 第18-24页 | 
| 3.1 偏误的概念 | 第18-19页 | 
| 3.2 偏误产生的原因 | 第19-21页 | 
| 3.2.1 母语的负迁移 | 第19页 | 
| 3.2.2 目的语的负迁移 | 第19页 | 
| 3.2.3 文化因素差异 | 第19-20页 | 
| 3.2.4 学习策略的影响 | 第20-21页 | 
| 3.2.5 外部影响 | 第21页 | 
| 3.3 留学生使用苦觉类词语时出现的偏误 | 第21-24页 | 
| 第4章 对外汉语苦觉类词语的课堂教学建议 | 第24-32页 | 
| 4.1 苦觉类词语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意义 | 第24页 | 
| 4.2 苦觉类词语的教学原则 | 第24-26页 | 
| 4.2.1 针对性 | 第24-25页 | 
| 4.2.2 循序渐进性 | 第25页 | 
| 4.2.3 实用性 | 第25-26页 | 
| 4.3 苦觉类词语的教学方法 | 第26-28页 | 
| 4.3.1 文化阐释法 | 第26-27页 | 
| 4.3.2 对比发现法 | 第27页 | 
| 4.3.3 翻译法 | 第27-28页 | 
| 4.4 苦觉类词语的课堂教学技巧建议 | 第28-32页 | 
| 4.4.1 以教具作为辅助手段 | 第28页 | 
| 4.4.2 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 | 第28-29页 | 
| 4.4.3 强调文化内涵 | 第29-30页 | 
| 4.4.4 注意归纳和练习 | 第30-32页 | 
| 结语 | 第32-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 致谢 | 第36-38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