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1.3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1.4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4-23页 |
| 2.1 员工培训体系的基本内涵分析 | 第14-16页 |
| 2.1.1 员工培训与培训体系的概念 | 第14-15页 |
| 2.1.2 员工培训的作用 | 第15-16页 |
| 2.1.3 员工培训的模式与方法 | 第16页 |
| 2.2 内部培训师的相关概念及角色定位 | 第16-19页 |
| 2.2.1 内部培训师的概念 | 第16-17页 |
| 2.2.2 企业内部培训师管理体系构建简述 | 第17-19页 |
| 2.3 内部培训师管理体系构建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 2.3.1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 第19页 |
| 2.3.2 胜任力模型理论 | 第19-20页 |
| 2.3.3 成人学习理论 | 第20-21页 |
| 2.3.4 激励理论 | 第21-23页 |
| 第3章 YT公司培训师管理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3-42页 |
| 3.1 YT公司简介 | 第23-25页 |
| 3.1.1 YT公司业务概要 | 第23页 |
| 3.1.2 YT公司研发实力 | 第23-24页 |
| 3.1.3 YT公司市场及销售情况 | 第24页 |
| 3.1.4 YT公司的企业特点及其对培训管理的影响 | 第24-25页 |
| 3.2 YT公司内部培训师管理体系建设状况分析 | 第25-35页 |
| 3.2.1 内部培训师队伍的总体情况 | 第25-28页 |
| 3.2.2 内部培训师的规划管理 | 第28-30页 |
| 3.2.3 内部培训师的选拔标准(2017年以前) | 第30-31页 |
| 3.2.4 内部培训师的选拔程序(2017年以前) | 第31-32页 |
| 3.2.5 培训师的日常考核 | 第32-33页 |
| 3.2.6 培训师的激励 | 第33-34页 |
| 3.2.7 内部培训师的晋级与退出 | 第34页 |
| 3.2.8 内部培训师的日常使用及效果 | 第34-35页 |
| 3.3 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5-42页 |
| 3.3.1 培训师管理体系缺乏系统规划 | 第36-37页 |
| 3.3.2 选拔标准和程序不合理 | 第37页 |
| 3.3.3 培训师角色未充分发挥 | 第37-39页 |
| 3.3.4 培养模式单一 | 第39页 |
| 3.3.5 评价缺失或无效 | 第39页 |
| 3.3.6 激励效果不足 | 第39-40页 |
| 3.3.7 保障机制不健全 | 第40页 |
| 3.3.8 对整体的培训体系支撑不足 | 第40-42页 |
| 第4章 YT公司内部培训师管理体系的构建 | 第42-60页 |
| 4.1 构建目标与原则 | 第42-43页 |
| 4.1.1 构建目标 | 第42页 |
| 4.1.2 构建原则 | 第42-43页 |
| 4.2 总体方案框架 | 第43-46页 |
| 4.2.1 做好培训师管理工作的系统规划 | 第43-44页 |
| 4.2.2 加强内部培训师的选拔和培养 | 第44页 |
| 4.2.3 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估机制 | 第44页 |
| 4.2.4 加强内部培训师的全面激励 | 第44-45页 |
| 4.2.5 内部培训师体系构建的实施步骤 | 第45-46页 |
| 4.3 内部培训师管理体系构建具体措施 | 第46-60页 |
| 4.3.1 内部培训师管理体系的科学规划 | 第46-48页 |
| 4.3.2 优化选拔标准及评聘机制 | 第48-51页 |
| 4.3.3 内部培训师的培养 | 第51-54页 |
| 4.3.4 优化内部培训师的考核评价体系 | 第54-58页 |
| 4.3.5 内部培训师的全面激励 | 第58页 |
| 4.3.6 内部培训师的晋级与退出机制 | 第58-60页 |
| 第5章 内部培训师管理体系构建的保障机制 | 第60-65页 |
| 5.1 制度保障 | 第60-61页 |
| 5.2 文化保障 | 第61页 |
| 5.3 组织保障 | 第61-63页 |
| 5.4 人才发展机制保障 | 第63-65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5-66页 |
| 6.2 展望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