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作曲理论论文

引用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及历史意义

致谢第3-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8-14页
    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第8-9页
    二、研究现状综述第9-11页
    三、研究取向与方法第11-12页
    四、概念界定第12-14页
第一章 “引用”的溯源第14-21页
    第一节 格里高利圣咏及其权威性第14-15页
    第二节 对圣咏的附加——以修饰为名的旋律创作第15-18页
        一、附加段第15-17页
        二、继叙咏第17-18页
    第三节 基于圣咏的复调创作第18-19页
        一、平行奥尔加农第18页
        二、华丽奥尔加农第18-19页
    小结第19-21页
第二章 “引用”及其结构化功能的产生第21-37页
    第一节 迪斯康特风格的复调音乐——从修饰到引用第21-26页
        一、迪斯康特第21-23页
        二、克劳苏拉第23-25页
        三、孔杜克图斯第25-26页
    第二节 早期经文歌——“引用”旋律转变为多声部结构的基础第26-32页
        一、最初的二声部经文歌第26-28页
            (一)拉丁文歌词的加入第26-27页
            (二)世俗方言歌词的加入第27-28页
        二、日趋复杂的三声部经文歌第28-32页
            (一)三声部法语经文歌第28-31页
            (二)世俗曲调与乐器伴奏第31-32页
    第三节 等节奏经文歌——“引用”进一步强化及扩展结构第32-35页
        一、引用与创作结合的等节奏固定声部第33-34页
        二、等节奏技法对经文歌的提升第34-35页
    小结第35-37页
第三章 “引用”的功能扩展第37-69页
    第一节 弥撒套曲的发展概况第37-40页
    第二节 定旋律弥撒曲个案分析——迪费的弥撒曲《脸色苍白》第40-57页
        一、定旋律——迪费的尚松《脸色苍白》第40-41页
        二、《慈悲经》第41-47页
        三、《荣耀经》第47-52页
        四、《信经》《圣哉经》《降福经》与《羔羊经》第52-55页
        五、定旋律的存在方式与功能第55-57页
    第三节 仿作弥撒曲个案分析—帕莱斯特里那《神圣之日》第57-68页
        一、引用作品——帕莱斯特里那的经文歌《神圣之日》第57-62页
        二、《慈悲经》第62-64页
        三、其它各分曲的仿作式引用第64-67页
        四、仿作手法及其功能意义第67-68页
    小结第68-69页
第四章 引用手法产生与发展的内外部影响因素第69-77页
    第一节 社会环境的影响第69-72页
        一、政教合一局面下教会音乐占据统治地位第69-70页
        二、在教俗相争中音乐取得扩展空间第70-72页
    第二节 音乐家个人本能和意志的影响第72-77页
        一、中世纪时期音乐家的创作本能第72-74页
        二、有目的的表现方式第74-77页
结语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敖包的起源与盟旗制度
下一篇:顺应理论视角下的科技英语口译研究--以2017苹果特别发布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