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5 主要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初高中文言文语言文字知识衔接教学的重要性 | 第16-25页 |
2.1 初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 | 第16-21页 |
2.2 初高中考试说明要求 | 第21-22页 |
2.3 衔接教学的重要性 | 第22-25页 |
2.3.1 有助于掌握文言文知识点 | 第22-23页 |
2.3.2 有利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初高中文言文语言文字知识衔接教学现状调查 | 第25-44页 |
3.1 教师教学现状调查 | 第25-31页 |
3.1.1 衔接教学重视程度现状 | 第26-27页 |
3.1.2 教学方法衔接现状 | 第27-29页 |
3.1.3 教学内容衔接现状 | 第29-31页 |
3.2 学生学习现状调查 | 第31-44页 |
3.2.1 知识掌握程度现状 | 第31-37页 |
3.2.2 知识迁移能力现状 | 第37-39页 |
3.2.3 学习习惯与方法现状 | 第39-44页 |
第四章 初高中文言文语言文字知识衔接教学取得成效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44-51页 |
4.1 衔接教学取得成效 | 第44-46页 |
4.1.1 教师重视衔接教学 | 第44-45页 |
4.1.2 学生实词衔接情况良好 | 第45页 |
4.1.3 学生课外阅读衔接状况良好 | 第45-46页 |
4.2 教师衔接教学存在问题 | 第46-48页 |
4.2.1 教学内容衔接缺乏系统性 | 第46-47页 |
4.2.2 教学方法衔接缺乏连续性和多样性 | 第47-48页 |
4.3 学生学习存在衔接问题 | 第48-51页 |
4.3.1 知识积累断层 | 第48-49页 |
4.3.2 知识迁移能力不强 | 第49-50页 |
4.3.3 学习方法较单一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初高中文言文语言文字知识衔接教学的建议 | 第51-65页 |
5.1 提高教师教学内容衔接的系统性 | 第51-59页 |
5.1.1 总结归纳形成体系 | 第51-52页 |
5.1.2 理论与实例相结合 | 第52-55页 |
5.1.3 新旧知识形成迁移 | 第55-58页 |
5.1.4 积累古代文化常识 | 第58-59页 |
5.2 提高教师教学方法衔接的连续性和多样性 | 第59-63页 |
5.2.1 感情渲染诵读法 | 第59-61页 |
5.2.2 文字来源激趣法 | 第61-62页 |
5.2.3 合作探究攀升法 | 第62-63页 |
5.3 丰富学生学习方法衔接的多样性 | 第63-65页 |
5.3.1 积累整合与预习复习相结合 | 第63页 |
5.3.2 发散思维与独立思考相结合 | 第63-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录A 初高中文言文语言文字知识衔接教学现状问卷(学生卷) | 第70-73页 |
附录B 初高中文言文语言文字知识衔接教学现状问卷(教师卷) | 第73-75页 |
附录C 长春市十一高中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第75-78页 |
附录D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