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选题的缘由 | 第8-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与设计 | 第13-14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4 研究设计 | 第13-14页 |
1.3.5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16页 |
第2章 “真语文”理念的内涵及其内容构成 | 第16-22页 |
2.1 语文课程性质的历史演变 | 第16-17页 |
2.2 “真语文”的内涵 | 第17-20页 |
2.2.1 “真语文”理念的提出 | 第17-18页 |
2.2.2 “真语文”理念的内涵及外延 | 第18-20页 |
2.3 “真语文”理念下语文教学的特点 | 第20-22页 |
第3章 “真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元素 | 第22-28页 |
3.1 教师方面 | 第22-24页 |
3.2 学生方面 | 第24-26页 |
3.3 教材方面 | 第26-28页 |
第4章 “真语文”理念下的教学实践(以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为例) | 第28-36页 |
4.1 阅读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 第28-31页 |
4.2 作文教学课堂实施策略 | 第31-36页 |
4.2.1 作文教学的现状 | 第31-32页 |
4.2.2 作文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 第32-36页 |
第5章 “真语文”理念下教学实践的反思及前景 | 第36-40页 |
5.1 “真语文”理念下教学实践的反思 | 第36-37页 |
5.2 “真语文”理念下的教学前景 | 第37-40页 |
结束语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