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高中文言文生僻字与生僻义教学方法探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引言第8-10页
第一章 研究综述第10-14页
    1.1 研究概况第10-12页
        1.1.1 生僻字生僻义的成因第10-11页
        1.1.2 生僻字生僻义的掌握第11页
        1.1.3 文言文词汇教学方法研究第11-12页
    1.2 前人研究不足之处和本文立足点第12-13页
    1.3 本文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二章 高中文言文生僻字生僻义的分类与统计第14-19页
    2.1 生僻字生僻义的界定第14页
    2.2 生僻字生僻义的分类第14-17页
        2.2.1 字形已经消失的文言词汇(生僻字)第14-15页
        2.2.2 古义消失的文言词汇(甲类生僻义)第15-16页
            2.2.2.1 古今词义差异明显的文言词汇第15-16页
            2.2.2.2 古今差异容易被忽略的文言词汇第16页
        2.2.3 古义保留但并非现代常用义的文言词汇(乙类生僻义)第16-17页
    2.3 分类统计结果第17-19页
第三章 高中文言文生僻字生僻义教学现状及问卷调查第19-24页
    3.1 高中生学习特点及文言文词汇教学现状第19-21页
        3.1.1 高中生心理及学习能力特点第19-21页
            3.1.1.1 高中生心理特点第19页
            3.1.1.2 高中生记忆能力发展的特点第19页
            3.1.1.3 知识的遗忘与复习第19-20页
            3.1.1.4 学习迁移第20-21页
        3.1.2 高中文言文词汇教学误区第21页
    3.2 第一次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第21-24页
        3.2.1 问卷调查的内容第21页
        3.2.2 问卷调查的对象第21-22页
        3.2.3 问卷调查的结果第22页
        3.2.4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第22-24页
第四章 高中文言文生僻字生僻义教学案例分析第24-40页
    4.1 生僻字与生僻义教学案例及案例分析第24-37页
        4.1.1 生僻字教学案例及教学方法第24-26页
            4.1.1.1 生僻字教学案例第24-25页
            4.1.1.2 生僻字教学方法总结第25-26页
        4.1.2 甲类生僻义教学案例案例及教学方法第26-32页
            4.1.2.1 甲类生僻义教学案例第26-30页
                4.1.2.1.1 古今词义差异明显的文言词汇教学案例第26-28页
                4.1.2.1.2 古今差异容易被忽略的文言词汇教学案例第28-30页
            4.1.2.2 甲类生僻义教学方法总结第30-32页
        4.1.3 乙类生僻义教学案例及教学方法第32-34页
            4.1.3.1 乙类生僻义教学案例第32-34页
            4.1.3.2 乙类生僻义教学方法总结第34页
        4.1.4 一词多义教学案例及教学方法第34-37页
            4.1.4.1 一词多义教学案例第35-36页
            4.1.4.2 一词多义教学方法总结第36-37页
    4.2 第二次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第37-38页
        4.2.1 第二次问卷调查第37-38页
        4.2.2 第二次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第38页
    4.3 教学案例小结第38-40页
结语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后记第43-44页
附录:高中文言文生僻字与生僻义分类整理第44-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临洮县高级中学健美操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下一篇:高一学生化学前科学概念(必修一)的转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