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1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7-8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7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7-8页 |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9页 |
第三节 写作框架及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一、写作框架 | 第9-1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王志信新民歌改编概况 | 第11-17页 |
第一节 王志信个人简介及其作品创作背景 | 第11-13页 |
一、王志信个人简介 | 第11-12页 |
二、王志信作品创作背景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民歌的历史及新民歌的界定 | 第13-17页 |
一、民歌的发展历史 | 第13-15页 |
二、新民歌的界定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王志信新民歌改编曲析 | 第17-39页 |
第一节 改编曲与原曲对比分析 | 第17-35页 |
一、《兰花花》曲析 | 第17-23页 |
二、《孟姜女》曲析 | 第23-30页 |
三、《桃花红杏花白》曲析 | 第30-35页 |
第二节 王志信新民歌改编的艺术特征 | 第35-39页 |
一、民族性 | 第35-36页 |
二、艺术性 | 第36-37页 |
三、时代性 | 第37-39页 |
第三章 王志信新民歌改编的艺术美 | 第39-51页 |
第一节 旋律美 | 第40-42页 |
一、旋律运动之美 | 第40-41页 |
二、旋律色彩之美 | 第41-42页 |
第二节 歌词美 | 第42-45页 |
第三节 唱腔美 | 第45-51页 |
一、唱腔字音之美 | 第45-46页 |
二、唱腔行腔之美 | 第46-49页 |
三、唱腔情感之美 | 第49-51页 |
第四章 王志信新民歌改编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影响 | 第51-54页 |
第一节 丰富了我国民族声乐作品 | 第51-52页 |
第二节 保护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民歌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