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 第10-23页 |
1 创造力 | 第11-13页 |
1.1 创造力的概念 | 第11-12页 |
1.2 创造力的测量 | 第12-13页 |
2 母亲教养方式与创造力 | 第13-16页 |
2.1 父母教养方式的界定 | 第13-14页 |
2.2 母亲教养方式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概述 | 第14-16页 |
3 创造力的遗传学研究 | 第16-19页 |
3.1 创造力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 第16-18页 |
3.2 COMT基因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概述 | 第18-19页 |
4 基因与环境交的互作用 | 第19-22页 |
4.1 G×E的理论模型及模型检验 | 第19-21页 |
4.2 G×E研究概述 | 第21-22页 |
5 问题提出 | 第22-23页 |
5.1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2页 |
5.2 本研究拟考察的问题 | 第22-23页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 第23-27页 |
1 研究被试 | 第23页 |
2 研究工具 | 第23-24页 |
2.1 创造力的测量 | 第23-24页 |
2.2 父母教养方式的测量 | 第24页 |
2.3 智力的测量 | 第24页 |
3 实验方法及步骤 | 第24-25页 |
3.1 COMT基因相关位点的选取 | 第24-25页 |
3.2 被试DNA样品采集 | 第25页 |
3.3 基因组DNA提取和基因分型 | 第25页 |
4 施测程序 | 第25页 |
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5-27页 |
5.1 协变量处理 | 第26页 |
5.2 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 | 第26页 |
5.3 COMT基因位点与母亲教养方式对创造力的交互作用分析 | 第26页 |
5.4 COMT基因位点与母亲教养方式交互作用的模型检验 | 第26-27页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第27-47页 |
1 COMT基因相关位点的多态性分布 | 第27页 |
2 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 | 第27-28页 |
3 COMT基因位点与母亲教养方式对创造力的交互作用 | 第28-38页 |
3.1 COMT基因位点与母亲教养方式对女性被试创造力的交互作用 | 第29-36页 |
3.1.1 rs4818位点与母亲教养方式对女性创造力的的交互作用 | 第29-31页 |
3.1.2 rs6269位点与母亲教养方式对女性被试创造力的的交互作用 | 第31-33页 |
3.1.3 rs4646312位点与母亲教养方式对女性被试创造力的的交互作用 | 第33-35页 |
3.1.4 rs5993883位点与母亲教养方式对女性被试创造力的的交互作用 | 第35-36页 |
3.2 COMT基因位点与母亲教养方式对男性被试创造力的交互作用 | 第36-38页 |
3.2.1 rs4818位点与母亲教养方式对男性创造力的的交互作用 | 第36-37页 |
3.2.2 rs6269位点与母亲教养方式对男性被试创造力的的交互作用 | 第37-38页 |
3.2.3 rs4646312位点与母亲教养方式对男性被试创造力的的交互作用 | 第38页 |
4 COMT基因位点与母亲教养方式交互作用的模型检验 | 第38-47页 |
4.1 rs4818位点与母亲权威教养方式交互作用的模型检验 | 第39-41页 |
4.2 rs6269位点与母亲权威教养方式交互作用的模型检验 | 第41-43页 |
4.3 rs4646312位点与母亲权威教养方式交互作用的模型检验 | 第43-45页 |
4.4 rs5993883位点与母亲权威教养方式交互作用的模型检验 | 第45-47页 |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 第47-52页 |
1 COMT基因位点与母亲教养方式对创造力的交互作用 | 第47-49页 |
2 COMT基因位点与母亲教养方式交互作用的模型检验 | 第49-50页 |
3 综合讨论 | 第50页 |
4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50-51页 |
5 研究局限和未来展望 | 第51-52页 |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2页 |
附录 | 第62-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