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4-26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4-18页 |
(一)验证课改在教学实际中的落实 | 第14-16页 |
(二)为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奠定理论和现实基础 | 第16-17页 |
(三)已有研究存在不足 | 第17页 |
(四)个人的职业及兴趣 | 第17-18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8页 |
三、研究问题 | 第18-19页 |
四、研究意义与价值 | 第19-21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二)研究价值 | 第20-21页 |
五、核心概念界定 | 第21-26页 |
(一)普通高中 | 第21-22页 |
(二)语文教学 | 第22-23页 |
(三)课程实施 | 第23-24页 |
(四)课堂教学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6-44页 |
一、我国相关文献综述 | 第27-34页 |
(一)关于高中语文课程的研究 | 第27-31页 |
(二)关于高中语文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 | 第31页 |
(三)关于新课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 | 第31-34页 |
二、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34-42页 |
(一)关于课程实施的相关研究 | 第34-40页 |
(二)关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 | 第40-42页 |
三、已有研究的启示 | 第42-44页 |
(一)已有研究的意义 | 第42-43页 |
(二)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43-44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44-60页 |
一、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44-48页 |
(一)研究的目标 | 第44页 |
(二)政策和理论依据 | 第44-46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46-47页 |
(四)研究内容 | 第47页 |
(五)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第47-48页 |
(六)研究基本框架 | 第48页 |
二、具体研究方法 | 第48-51页 |
(一)文件分析法 | 第48-49页 |
(二)问卷法 | 第49-50页 |
(三)访谈法 | 第50-51页 |
三、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51-55页 |
(一)S市基本情况 | 第51-52页 |
(二)个案选取 | 第52-54页 |
(三)研究对象抽样 | 第54-55页 |
四、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 第55-58页 |
(一)进入研究现场 | 第55页 |
(二)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 | 第55-58页 |
五、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 第58-59页 |
六、研究伦理 | 第59-60页 |
第四章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实施现状调查 | 第60-104页 |
一、课程实施的主体对语文课程实施现状的认知 | 第60-77页 |
(一)校长对语文课程实施现状的认知 | 第60-64页 |
(二)教师对语文课程实施现状的认知 | 第64-74页 |
(三)学生对语文课程实施现状的认知 | 第74-77页 |
二、语文课程实施师资培训状况 | 第77-80页 |
(一)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的次数 | 第77-78页 |
(二)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的形式和内容 | 第78-79页 |
(三)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的效果 | 第79-80页 |
三、语文课程实施课堂教学与评价状况 | 第80-89页 |
(一)课堂教学 | 第80-85页 |
(二)教学评价 | 第85-89页 |
四、语文课程不同模块的实施状况 | 第89-100页 |
(一)必修课程的实施 | 第89-90页 |
(二)选修课程的实施 | 第90-100页 |
五、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状况 | 第100-104页 |
第五章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实施取得的成效与问题 | 第104-130页 |
一、取得的成效 | 第104-114页 |
(一)课程实施主体的理念转变 | 第104-109页 |
(二)逐渐重视课程实施中选修课的开设与作用 | 第109-112页 |
(三)课程实施方式的改变——教与学 | 第112-113页 |
(四)课程实施中影响因素的积极作用 | 第113-114页 |
二、存在的问题 | 第114-120页 |
(一)课程实施主体的专业能力问题 | 第114-116页 |
(二)语文课程类型的适切性问题 | 第116-118页 |
(三)课程实施方式——教与学的转变问题 | 第118-119页 |
(四)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发挥作用不足问题 | 第119-120页 |
三、问题成因分析 | 第120-130页 |
(一)校长对课程领导弱化 | 第120-122页 |
(二)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核心作用发挥不够 | 第122页 |
(三)学生参与课程实施意识欠缺 | 第122-126页 |
(四)家长作为外部影响因素 | 第126-130页 |
第六章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实施的改进策略 | 第130-197页 |
一、贯彻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实施 | 第130-134页 |
(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 | 第130-131页 |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 第131-134页 |
二、发挥课程实施主体的主体性 | 第134-142页 |
(一)赋予学校一定的课程决策自主权 | 第135页 |
(二)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 第135-136页 |
(三)重视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主体性 | 第136-138页 |
(四)凸显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主体地位 | 第138-142页 |
三、完善与丰富课程实施类型和课程资源 | 第142-156页 |
(一)尊重学生选课自主性,激发选修课学习兴趣 | 第142-147页 |
(二)加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新课程实施提供资源保障 | 第147-156页 |
四、优化课程实施中教与学的方式 | 第156-182页 |
(一)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 第156-175页 |
(二)完善高中语文课程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的个性发展 | 第175-182页 |
五、课程实施中积极发挥影响因素的作用 | 第182-197页 |
(一)强化政府职能,为新课改深入推进提供保障 | 第182-185页 |
(二)强化校长职能,引领新课改顺利推进 | 第185-188页 |
(三)建立长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提升教师驾驭新课程的能力 | 第188-190页 |
(四)学校、家庭、社会合作推进课程实施 | 第190-197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启示与思考 | 第197-202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197-198页 |
二、研究启示 | 第198-200页 |
三、进一步的思考 | 第200-202页 |
结语 | 第202-203页 |
参考文献 | 第203-207页 |
附录 | 第207-217页 |
后记 | 第217-218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2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