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7页 |
一、研究的必要性和研究意义 | 第7-8页 |
(一) 研究的必要性 | 第7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8-16页 |
(一)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二)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1-16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一) 文献分析法 | 第16页 |
(二) 问卷调查法 | 第16页 |
(三) 实验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思维导图的理论探讨 | 第17-22页 |
一、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一) 脑科学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二) 心理学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二、思维导图的内涵 | 第19-21页 |
(一) 思维导图的含义与特点 | 第19-20页 |
(二) 思维导图与概念图的辨析 | 第20-21页 |
三、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 | 第21-22页 |
(一) 确定核心关键词 | 第21页 |
(二) 走进内心 | 第21页 |
(三) 阐释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生数学复习能力的教学实验准备 | 第22-27页 |
一、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生数学复习能力教学设计依据 | 第22-23页 |
(一) 教学内容的选择 | 第22页 |
(二) 教学时机的选择 | 第22-23页 |
二、基于思维导图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复习的教学分析 | 第23-24页 |
(一) 教学目标分析 | 第23-24页 |
(二) 学情分析 | 第24页 |
三、基于思维导图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复习课教学方案 | 第24-27页 |
(一) 师生对话导入 | 第25页 |
(二) 总结知识点 | 第25页 |
(三) 绘制思维导图 | 第25页 |
(四) 小组交流,汇报展示 | 第25-26页 |
(五) 练习巩固,丰富导图 | 第26页 |
(六) 教师进行知识总结 | 第26-27页 |
第四章 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生数学复习能力的教学实验 | 第27-41页 |
一、研究设计 | 第27-29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27页 |
(二) 研究被试 | 第27-28页 |
(三) 实验设计模式 | 第28页 |
(四) 研究变量 | 第28-29页 |
(五) 研究假设 | 第29页 |
二、实验实施过程 | 第29-33页 |
(一) 协商教学 | 第29页 |
(二) 实施教学 | 第29-33页 |
(三) 进行测试 | 第33页 |
(四) 评定测试 | 第33页 |
三、实验数据及分析 | 第33-41页 |
(一) 测试成绩结果分析 | 第33-37页 |
(二) 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 第37-41页 |
第五章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课教学的实施策略 | 第41-44页 |
一、教师层面 | 第41页 |
(一) 更新教师观念,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 第41页 |
(二) 灵活运用思维导图教学,为学不为教 | 第41页 |
二、学生层面 | 第41-42页 |
(一)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自主性 | 第41-42页 |
(二) 构建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 第42页 |
三、构建发展性数学教学评价 | 第42-43页 |
四、教学评价层面 | 第43-44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反思 | 第44-45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44页 |
二、研究反思 | 第44-45页 |
(一) 对思维导图教育价值的反思 | 第44页 |
(二)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反思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录1 | 第48-49页 |
附录2 | 第49-51页 |
附录3 | 第51-53页 |
附录4 | 第53-55页 |
附录5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