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9页 |
二、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三、所用材料来源 | 第10-12页 |
四、研究内容 | 第12-19页 |
第二章 中古入声字在中原官话中的声调演变情况 | 第19-32页 |
第一节 概述 | 第19页 |
第二节 清声母入声字的演变情况 | 第19-23页 |
第三节 次浊声母入声字的演变情况 | 第23-25页 |
第四节 全浊声母入声字的演变情况 | 第25-27页 |
第五节 特殊的演变情况 | 第27-32页 |
第三章 中原官话入声字的韵母演变情况 | 第32-50页 |
第一节 概述 | 第32页 |
第二节 中原官话阴入合流叠置情况 | 第32-43页 |
第三节 宕江曾梗通摄在中原官话的阴入合流叠置情况 | 第43-50页 |
第四章 中原官话与兰银官话入声字比较 | 第50-61页 |
第一节 兰银官话入声字声调 | 第50-56页 |
第二节 兰银官话与中原官话入声韵演变比较 | 第56-61页 |
第五章 中原官话的演变模式与《中原音韵》音系比较 | 第61-69页 |
第一节 《中原音韵》音系的阴入合流情况 | 第61-63页 |
第二节 中原官话与《中原音韵》音系来源相同的韵摄情况 | 第63-64页 |
第三节 中原官话宕江曾梗通五摄与《中原音韵》音系的比较 | 第64-6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
附录 | 第71-74页 |
后记 | 第74-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