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乳品加工工业论文--各种乳制品论文

牛乳加热及乳粉热相关工艺对蛋白聚合及凝固特性的影响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7-28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7-18页
    1.2 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8-26页
        1.2.1 热处理对乳中主要蛋白质的影响第18-20页
        1.2.2 加热对乳中钙及其存在形式的影响第20页
        1.2.3 加热及干燥对乳粉复原特性的影响第20-21页
        1.2.4 加热处理对乳凝固特性的影响第21-24页
        1.2.5 乳粉加工与复原乳酶凝胶第24-25页
        1.2.6 热诱乳蛋白聚合体与乳的凝固机理第25-26页
    1.3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第26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6-28页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28-41页
    2.1 试验材料第28-30页
        2.1.1 仪器与设备第28-29页
        2.1.2 试剂与药品第29-30页
    2.2 热诱乳蛋白聚合与乳凝固特性变化的研究方法第30-32页
        2.2.1 原料乳加热处理第30页
        2.2.2 分子排阻色谱分析第30-31页
        2.2.3 洗脱液的 SDS-PAGE 分析第31页
        2.2.4 凝胶制备与性质分析第31-32页
    2.3 蛋白聚合体的作用分析以及牛乳中蛋白和钙分析方法第32-34页
        2.3.1 SEC 收集液蛋白粒子的大小分析第32-33页
        2.3.2 乳蛋白及蛋白聚合体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第33页
        2.3.3 乳凝固开始时间的测定第33页
        2.3.4 乳蛋白组分的分离及乳酶凝固添加试验第33-34页
        2.3.5 加热乳的酪蛋白胶束颗粒分析第34页
        2.3.6 牛乳蛋白总疏水位点数量测定第34页
        2.3.7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牛乳中钙离子活性第34页
    2.4 乳粉加工方法及乳蛋白聚合和乳凝固特性变化的研究方法第34-38页
        2.4.1 试验设计第34-35页
        2.4.2 乳粉加工第35-37页
        2.4.3 乳的组成分析及复原乳制备第37页
        2.4.4 凝固试验及质地剖面分析第37页
        2.4.5 乳蛋白性质和活性钙测定方法第37页
        2.4.6 乳样品微结构观察的分析方法第37-38页
    2.5 蛋白聚合控制研究以及干酪加工和理化特性分析方法第38-40页
        2.5.1 蛋白聚合的化学修饰研究方法第38-39页
        2.5.2 复原平衡研究方法第39页
        2.5.3 乳脂肪影响研究方法第39页
        2.5.4 干酪加工方法和理化特性分析方法第39-40页
    2.6 统计分析第40-41页
第3章 热诱乳蛋白聚合与乳凝固特性的变化第41-61页
    3.1 引言第41-42页
    3.2 低强度热处理的影响第42-53页
        3.2.1 热诱乳浆蛋白聚合分布变化研究第42-46页
        3.2.2 加热乳的凝胶特性分析第46-48页
        3.2.3 乳清中蛋白分布的分子排阻色谱分析第48-50页
        3.2.4 低强度加热对凝胶特性的影响及蛋白聚合的作用第50-53页
    3.3 高强度热处理的影响第53-60页
        3.3.1 热诱乳浆蛋白聚合分布变化第53-55页
        3.3.2 不同加热乳间的凝胶质地特性差异第55页
        3.3.3 干酪模拟产量与持水力第55-57页
        3.3.4 原料乳批次的影响以及高强度和低强度加热间的差异第57-58页
        3.3.5 高强度加热对凝胶特性的影响及蛋白聚合的作用分析第58-60页
    3.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4章 蛋白聚合体的作用与加热乳凝固机制研究第61-73页
    4.1 引言第61-62页
    4.2 蛋白聚合体的理化分析及作用研究第62-66页
        4.2.1 加热对蛋白聚合体颗粒直径分布的影响第62-63页
        4.2.2 蛋白聚合体中蛋白变性情况的热力学分析第63-64页
        4.2.3 蛋白聚合体分离及其在酶凝固中的作用第64-66页
    4.3 乳中酪蛋白胶束的 DLS 表征第66-68页
    4.4 荧光探针法分析蛋白质表面疏水性第68-69页
    4.5 加热对牛乳中活性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第69页
    4.6 热致牛乳蛋白和钙离子变化与凝胶质地的关系分析第69-71页
    4.7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5章 乳粉生产中热相关工艺对凝胶特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第73-98页
    5.1 引言第73-74页
    5.2 乳粉理化分析第74页
    5.3 乳粉加工中热相关工艺对凝胶特性的影响第74-77页
    5.4 乳粉加工中热相关工艺对乳蛋白性质和钙离子的影响第77-85页
        5.4.1 乳粉加工中蛋白聚合分布的变化第77-79页
        5.4.2 乳粉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红外光谱法表征第79-83页
        5.4.3 复原乳中酪蛋白胶束的 DLS 表征第83-84页
        5.4.4 乳粉加工中牛乳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第84-85页
    5.5 乳粉加工中热相关工艺影响的多因素分析第85-87页
    5.6 热诱乳蛋白性质和活性钙变化与凝胶特性的关系第87-89页
    5.7 热诱牛乳蛋白聚合的微观观察第89-94页
        5.7.1 原料乳微结构的 TEM 分析第89-90页
        5.7.2 TEM 图像的 IPP 分析第90-92页
        5.7.3 加热乳和乳粉复原乳的微结构的变化第92-94页
    5.8 复原乳与原料乳凝胶的微结构差异第94-97页
        5.8.1 酶凝胶的微观结构观察第94页
        5.8.2 酸凝胶的微观结构观察第94-97页
    5.9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第6章 蛋白聚合的化学修饰与复原乳干酪的微生物学改善研究第98-117页
    6.1 引言第98-99页
    6.2 牛乳蛋白聚合分布的化学修饰作用第99-100页
    6.3 蛋白聚合的化学修饰对乳酶凝特性的影响第100-101页
    6.4 蛋白聚合的化学修饰对乳微结构的影响第101-103页
    6.5 复原平衡中乳理化特性的改变第103-104页
    6.6 乳脂肪对酶凝胶的影响第104-106页
    6.7 复原乳干酪的生物学改善研究第106-116页
        6.7.1 基础特性研究第107-108页
        6.7.2 质地特性分析第108-111页
        6.7.3 风味物质评估第111-115页
        6.7.4 微结构观察第115-116页
    6.8 本章小结第116-117页
结论第117-118页
创新点第118页
展望第118-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36页
附录一第136-137页
附录二第137-138页
附录三第138-13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39-142页
致谢第142-143页
个人简历第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NF-κB信号通路在炎症状态下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中的调控作用
下一篇:公路三级自然区划研究--以广东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