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太”结构的语法化研究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缘起 | 第10页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不要太”结构相关研究 | 第10-12页 |
·冗余否定研究 | 第12-13页 |
·前人研究不足 | 第13-14页 |
·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语法化理论 | 第14-16页 |
·语法化本体理论 | 第14-15页 |
·语法化动因和机制 | 第15-16页 |
·预设理论 | 第16-17页 |
·主观性和主观化 | 第17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页 |
·语料选取 | 第18-20页 |
第二章 “不要太”结构的意义和特点 | 第20-25页 |
·“不要太”结构的意义 | 第20-21页 |
·“不要太”祈使义式的意义 | 第20页 |
·“不要太”感叹义式的意义 | 第20-21页 |
·“不要太”结构的特点 | 第21-23页 |
·后续形容词理想化认知模式分类与“不要太” | 第21-22页 |
·形容词量的分类与“不要太” | 第22-23页 |
·形容词色彩分类与“不要太” | 第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不要太”结构的语法化表现 | 第25-37页 |
·语义变化 | 第25-26页 |
·结构变化 | 第26-28页 |
·语素结合紧密度 | 第26-27页 |
·结构层次 | 第27-28页 |
·语音变化 | 第28-34页 |
·语音感知 | 第28-29页 |
·语音实验 | 第29-34页 |
·使用范围的变化 | 第34-36页 |
·感叹义式使用范围的扩大 | 第34-35页 |
·感叹义式使用范围的缩小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不要太”结构的语法化阶段 | 第37-41页 |
·“不要太”与语法化的本体理论 | 第37-38页 |
·“不要太”语法化的阶段 | 第38-39页 |
·语法化“斜坡”中的位置 | 第38-39页 |
·语言演变过程模式中的位置 | 第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五章 “不要太”结构的语法化动因 | 第41-48页 |
·“不要太”语法化的机制 | 第41页 |
·语义相宜性 | 第41-43页 |
·语义预设 | 第42页 |
·结构语义磨损 | 第42-43页 |
·语用因素 | 第43-44页 |
·反语引述 | 第43-44页 |
·语用推理 | 第44页 |
·主观性和主观化 | 第44-45页 |
·修辞需要 | 第45-47页 |
·主观需求 | 第45-46页 |
·客观推广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48-53页 |
·全文总结 | 第48-51页 |
·“不要太”本体性质研究 | 第48-50页 |
·结构意义、特点 | 第48页 |
·语法化表现 | 第48-50页 |
·“不要太”语法化阶段 | 第50页 |
·“不要太”语法化动因解释 | 第50-51页 |
·本文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