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9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中小企业融资基础理论 | 第19-28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2页 |
2.1.1 中小企业的概念 | 第19-21页 |
2.1.2 后危机时代的概念 | 第21-22页 |
2.2 中小企业融资内涵 | 第22-24页 |
2.2.1 中小企业融资及其方式 | 第22-23页 |
2.2.2 中小企业融资的阶段特征 | 第23-24页 |
2.3 中小企业融资相关理论 | 第24-28页 |
2.3.1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 第25页 |
2.3.2 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 | 第25-26页 |
2.3.3 优序融资理论 | 第26-27页 |
2.3.4 信贷配给理论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后危机时代内蒙古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困境分析 | 第28-35页 |
3.1 后危机时代内蒙古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 第28-29页 |
3.2 后危机时代内蒙古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 第29-32页 |
3.2.1 过于依赖自有资金 | 第30页 |
3.2.2 银行信贷途径不畅 | 第30-31页 |
3.2.3 民间资本稳定性差 | 第31页 |
3.2.4 利用资本市场难度大 | 第31-32页 |
3.3 后危机时代内蒙古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原因 | 第32-35页 |
3.3.1 所有制歧视 | 第32页 |
3.3.2 信用度低 | 第32页 |
3.3.3 信息获取不准确及时 | 第32-33页 |
3.3.4 信用融资担保机制不健全 | 第33页 |
3.3.5 融资渠道狭窄 | 第33-34页 |
3.3.6 内蒙古资本市场不发达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后危机时代内蒙古中小企业融资模式选择 | 第35-50页 |
4.1 后危机时代内蒙古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 第35-41页 |
4.1.1 后危机时代内蒙古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挑战 | 第35-37页 |
4.1.2 后危机时代内蒙古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机遇 | 第37-41页 |
4.2 后危机时代内蒙古中小企业融资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 第41-42页 |
4.2.1 中小企业融资模式选择的外因因素 | 第41页 |
4.2.2 中小企业融资模式选择的内生性因素 | 第41-42页 |
4.3 后危机时期内蒙古中小企业融资模式设计与选择 | 第42-50页 |
4.3.1 中小企业融资模式比较与分析 | 第42-43页 |
4.3.2 内蒙古地区中小企业融资模式设计 | 第43-44页 |
4.3.3 我区中小企业融资模式选择 | 第44-50页 |
第五章 后危机时代内蒙古中小企业融资对策及建议 | 第50-57页 |
5.1 加强中小企业自身融资能力建设 | 第50-52页 |
5.1.1 规范企业自身治理结构 | 第50-51页 |
5.1.2 实现财务的规范管理与信息公开 | 第51页 |
5.1.3 强化内源融资能力 | 第51页 |
5.1.4 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创新能力 | 第51-52页 |
5.2 加大政府扶持并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 第52-53页 |
5.3 建立健全融资中介机构 | 第53页 |
5.4 加强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 第53-56页 |
5.4.1 开发出独立的中小企业贷款系统 | 第54页 |
5.4.2 高利率和高效率是法宝 | 第54-55页 |
5.4.3 零抵押物贷款 | 第55页 |
5.4.4 完善的客户识别体系 | 第55-56页 |
5.5 构建良好的互联网融资法律环境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