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企业行政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卓越矿业工程师胜任素质模型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1. 绪论第13-32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3-15页
        1.1.1 选题背景第13-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文献综述第15-28页
        1.2.1 国外工程师胜任素质研究现状第15-21页
        1.2.2 国内工程师胜任素质研究现状第21-26页
        1.2.3 文献小结第26-28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8-32页
        1.3.1 研究内容第28-30页
        1.3.2 研究方法第30-32页
2. 研究理论基础第32-39页
    2.1 胜任素质理论第32-36页
        2.1.1 胜任素质的概念第32-33页
        2.1.2 胜任素质模型的概念第33-34页
        2.1.3 胜任素质模型开发的基本程序第34-36页
    2.2 矿业工程师的界定第36-39页
        2.2.1 工程的概念第36页
        2.2.2 工程师的概念第36-37页
        2.2.3 矿业工程师的概念第37-39页
3. 卓越矿业工程师胜任素质理论模型的构建第39-53页
    3.1 基于卓越矿业工程师胜任素质的岗位要求分析第39-40页
    3.2 备选胜任素质要素库的构建第40-45页
        3.2.1 关于现有工程师胜任素质模型的文献分析第40-44页
        3.2.2 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分析第44-45页
    3.3 基于行为事件访谈的胜任素质分析第45-53页
        3.3.1 选取访谈样本第45-46页
        3.3.2 关键事件访谈第46页
        3.3.3 主题分析与提取胜任素质因素第46-53页
4. 卓越矿业工程师胜任素质模型构建第53-71页
    4.1 调研问卷的设计及实施第53-55页
        4.1.1 问卷试测第53-55页
        4.1.2 正式问卷的施测第55页
    4.2 结果分析第55-64页
        4.2.1 研究样本第56-57页
        4.2.2 项目分析第57-58页
        4.2.3 探索性因子分析第58-61页
        4.2.4 信度分析第61-62页
        4.2.5 卓越矿业工程师胜任素质模型的适切性分析第62-64页
    4.3 矿业工程师胜任素质影响因素分析第64-71页
        4.3.1 矿业工程师胜任素质总体发展水平第64页
        4.3.2 年龄的差异第64-65页
        4.3.3 工作年限的差异第65-66页
        4.3.4 文化程度的差异第66-67页
        4.3.5 工种的差异第67-68页
        4.3.6 工程师级别的差异第68-69页
        4.3.7 不同企业的矿业工程师胜任素质水平的差异第69页
        4.3.8 卓越矿业工程师与一般矿业工程师胜任素质水平的差异第69-71页
5. 矿业工程师胜任素质模型的应用第71-82页
    5.1 矿业工程师胜任素质模型在企业的应用第71-74页
        5.1.1 矿业工程师胜任素质水平的静态评价模型第71-73页
        5.1.2 个人胜任素质与组织胜任力之间的动态关系第73-74页
    5.2 矿业工程师胜任素质模型在工程教育中的应用第74-82页
        5.2.1 目前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探析第74-79页
        5.2.2 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工程教育改革建议第79-82页
6. 结论与展望第82-84页
    6.1 结论第82-83页
    6.2 展望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90页
附录A 调研访谈提纲(一)——针对身居要职的高级工程师或专家级工程师第90-91页
附录B 调研访谈提纲(二)——针对优秀大学生第91-92页
附录C 矿业工程师胜任素质测量初始问卷第92-96页
附录D 矿业工程师胜任素质测量问卷第96-99页
作者简历第99-100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00-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元化经营、核心竞争力与企业业绩: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效应研究
下一篇:大数据背景下CM软件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