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新任教师教学决策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12-17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2-16页 |
1.国内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2.国外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三)本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6页 |
1.调查研究法 | 第16页 |
2.理论研究法 | 第16页 |
(四)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1.研究目的 | 第16页 |
2.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一、教师教学决策能力概述 | 第17-22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1.教学决策 | 第17页 |
2.教师教学决策能力 | 第17-18页 |
(二)教学决策能力的价值 | 第18-19页 |
1.教学目标的实现 | 第18页 |
2.教学效率的提高 | 第18-19页 |
3.教学质量的优化 | 第19页 |
4.教师专业化发展 | 第19页 |
(三)教学决策能力的构成 | 第19-22页 |
1.理性决策能力 | 第20页 |
2.形象决策能力 | 第20页 |
3.参与决策能力 | 第20页 |
4.综合决策能力 | 第20-22页 |
二、中学新任教师教学决策能力现状调查 | 第22-30页 |
(一)调查目的与对象 | 第22页 |
1.调查目的 | 第22页 |
2.调查对象 | 第22页 |
(二)调查内容与问卷设计 | 第22-23页 |
1.调查内容 | 第22-23页 |
2.问卷设计 | 第23页 |
(三)调查的结果分析 | 第23-30页 |
1.理性决策知识不足 | 第23-25页 |
2.形象决策思维锚定 | 第25-26页 |
3.决策合作意识淡薄 | 第26-27页 |
4.决策反思意识不强 | 第27-30页 |
三、中学新任教师教学决策能力现状成因分析 | 第30-35页 |
(一)职前阶段 | 第30-31页 |
1.师范院校课程结构不合理 | 第30页 |
2.师范院校实践课程形式化 | 第30-31页 |
3.师范院校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 第31页 |
(二)在职阶段 | 第31-32页 |
1.新老教师传帮带趋于形式化 | 第31页 |
2.任职学校的激励机制不完善 | 第31-32页 |
3.对教师培训培养工作重视不够 | 第32页 |
(三)新任教师个人 | 第32-33页 |
1.教师职业理想与信念不坚定 | 第32-33页 |
2.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匮乏 | 第33页 |
3.教师教学机智灵活性不强 | 第33页 |
4.教师忽视专业生活习惯养成 | 第33页 |
(四)教师评价机制 | 第33-35页 |
1.教师评价机制结构不合理 | 第33-34页 |
2.教师评价机制缺乏针对性 | 第34页 |
3.偏重专业技能方面的评价 | 第34-35页 |
四、提升中学新任教师教学决策能力的可行策略 | 第35-42页 |
(一)优化师范教育机构教育体系 | 第35-37页 |
1.调整师范教育课程结构 | 第35页 |
2.密切与实习学校间的合作 | 第35-36页 |
3.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 | 第36-37页 |
(二)加强教师任职学校外部支持 | 第37-38页 |
1.加强新老教师的传帮带 | 第37页 |
2.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 第37-38页 |
3.依托校本研修培训教师 | 第38页 |
(三)提高新任教师学习的主动性 | 第38-40页 |
1.树立坚定的职业理想与信念 | 第38页 |
2.丰富专业知识并提高专业技能 | 第38-39页 |
3.培养及提升教师的教学机智 | 第39页 |
4.形成良好的专业生活习惯 | 第39-40页 |
(四)增强教师评价机制的合理性 | 第40-42页 |
1.构建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 | 第40页 |
2.评价机制关注教师专业成长 | 第40页 |
3.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附录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