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6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6-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 | 第17-23页 |
2.1 基层人才生态环境人才环境问题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18页 |
2.1.1 基层人才的概念 | 第17页 |
2.1.2 基层人才的特点 | 第17-18页 |
2.2 基层人才环境的内涵 | 第18-21页 |
2.2.1 基层人才环境的概念 | 第18-19页 |
2.2.2 基层人才环境的特点 | 第19-20页 |
2.2.3 基层人才环境的划分 | 第20-21页 |
2.3 基层人才环境与基层人才的辩证关系 | 第21-23页 |
2.3.1 自由双向选择关系 | 第21页 |
2.3.2 相互促进与制约关系 | 第21-23页 |
第3章 长宁县基层人才环境现状 | 第23-27页 |
3.1 宜宾市长宁县概述 | 第23-24页 |
3.2 长宁县基层人才环境状况 | 第24-27页 |
3.2.1 经济环境 | 第24页 |
3.2.2 生活环境 | 第24-25页 |
3.2.3 创新环境 | 第25页 |
3.2.4 教育环境 | 第25-26页 |
3.2.5 人才流动环境 | 第26-27页 |
第4章 长宁县基层人才环境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 | 第27-38页 |
4.1 问卷调查及样本描述 | 第27-29页 |
4.1.1 问卷调查说明 | 第27页 |
4.1.2 样本描述 | 第27-29页 |
4.2 长宁县基层人才环境存在的问题 | 第29-34页 |
4.2.1 社会经济条件不够发达 | 第29-30页 |
4.2.2 人才环境满意度低 | 第30-32页 |
4.2.3 缺乏人才发展长效机制 | 第32-33页 |
4.2.4 人才创新环境不佳 | 第33-34页 |
4.3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 第34-38页 |
4.3.1 人才观念比较落后 | 第34页 |
4.3.2 工作环境建设滞后 | 第34-35页 |
4.3.3 人才吸引力欠缺 | 第35-36页 |
4.3.4 人才服务不到位 | 第36-38页 |
第5章 改善长宁人才环境的建议 | 第38-45页 |
5.1 改革、创新人才资源引进机制 | 第38-40页 |
5.1.1 健全人才市场运行机制 | 第38页 |
5.1.2 推进人才市场信息化建设 | 第38-39页 |
5.1.3 建立人才揉性引进机制 | 第39-40页 |
5.2 创新人才资源开发机制 | 第40-42页 |
5.2.1 完善人才开发社会化机制 | 第40页 |
5.2.2 完善人才分类管理制度 | 第40页 |
5.2.3 完善用人制度 | 第40页 |
5.2.4 完善人才评价制度 | 第40-41页 |
5.2.5 创新人才激励机制 | 第41-42页 |
5.3 培育人才成长的人文环境 | 第42-45页 |
5.3.1 强化舆论导向 | 第42页 |
5.3.2 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法律环境 | 第42-43页 |
5.3.3 构筑学术交流氛围 | 第43页 |
5.3.4 改善生活生态环境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