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空气流量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况 | 第11-1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2-14页 |
2 空气流量计的工作原理 | 第14-24页 |
2.1 汽车空气流量计概述 | 第14-17页 |
2.2 数字型热膜式空气流量计的结构 | 第17-18页 |
2.3 数字型热膜式空气流量计的工作原理 | 第18-23页 |
2.3.1 热膜式流量传感器的测量原理 | 第20-21页 |
2.3.2 热膜式流量传感器的热平衡分析 | 第21-22页 |
2.3.3 环境温度补偿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空气流量计的方案设计与实现 | 第24-41页 |
3.1 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 | 第24-26页 |
3.1.1 需求分析 | 第24-25页 |
3.1.2 方案设计 | 第25-26页 |
3.2 空气流量计硬件设计 | 第26-33页 |
3.2.1 传感器单元 | 第26-27页 |
3.2.2 微控制器的选型 | 第27-28页 |
3.2.3 恒温差保持和环境温度检测电路设计 | 第28-30页 |
3.2.4 流量检测电路设计 | 第30-31页 |
3.2.5 输出端口电路设计 | 第31-32页 |
3.2.6 电源模块设计 | 第32-33页 |
3.3 下位机软件设计 | 第33-40页 |
3.3.1 软件功能模块组成 | 第33页 |
3.3.2 系统自检 | 第33页 |
3.3.3 系统初始化模块 | 第33-35页 |
3.3.4 EEPROM操作模块 | 第35页 |
3.3.5 标定校验模块 | 第35-36页 |
3.3.6 空气流量频率发生模块设计 | 第36-38页 |
3.3.7 环境温度频率发生模块设计 | 第38-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自动标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41-52页 |
4.1 空气流量计标定方法简介 | 第41页 |
4.2 标定平台系统组成与分析 | 第41-43页 |
4.3 自动标定系统控制实现 | 第43-48页 |
4.3.1 软件整体结构框图 | 第43-44页 |
4.3.2 数据通信协议 | 第44-47页 |
4.3.3 用户界面的设计 | 第47-48页 |
4.4 空气流量计标定算法 | 第48-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5 空气流量计系统的调试与试验 | 第52-62页 |
5.1 系统调试 | 第52-53页 |
5.1.1 空气流量计样机调试 | 第52页 |
5.1.2 标定平台的调试 | 第52-53页 |
5.2 流量频率信号标定试验 | 第53-57页 |
5.2.1 试验内容 | 第53页 |
5.2.2 试验步骤 | 第53-55页 |
5.2.3 标定结果 | 第55-57页 |
5.3 环境温度频率信号标定试验 | 第57-60页 |
5.3.1 试验内容 | 第57页 |
5.3.2 试验步骤 | 第57-59页 |
5.3.3 标定结果 | 第59-60页 |
5.4 误差分析 | 第60-6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6.1 总结 | 第62-63页 |
6.2 展望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