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发动机论文--往复式发动机论文--部件、零件论文--冷却系统论文

废气再循环冷却器换热特性与多场协同机理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21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EGR冷却器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9页
        1.2.1 EGR冷却器国内研究现状第11-16页
        1.2.2 EGR冷却器国外研究现状第16-19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目标及论文框架第19-21页
        1.3.1 研究目标第19页
        1.3.2 论文框架第19-21页
第2章 EGR冷却器换热过程数值模拟仿真第21-35页
    2.1 EGR冷却器冷却模型建立第21-23页
        2.1.1 冷却器冷却数学模型第21-22页
        2.1.2 冷却器冷却物理模型第22-23页
    2.2 EGR冷却器三维数值模拟第23-28页
        2.2.1 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和划分网格第23-26页
        2.2.2 设置材料属性和边界条件第26-27页
        2.2.3 选择求解模型与方法第27-28页
        2.2.4 数值模拟过程第28页
    2.3 EGR冷却器三维模拟结果分析第28-33页
        2.3.1 速度分析第29-31页
        2.3.2 压力分析第31-32页
        2.3.3 温度分析第32-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3章 折流板高度和排烈形式对 EGR 冷却器性能的影响研究第35-51页
    3.1 折流板的高度对EGR冷却器换热特性的影响第35-40页
        3.1.1 折流板高度对EGR冷却器换热系数的影响第36-38页
        3.1.2 折流板高度对EGR冷却器Nu的影响第38-40页
    3.2 折流板的排列形式对EGR冷却器换热特性的影响第40-45页
        3.2.1 折流板排列形式对EGR冷却器换热系数的影响第40-42页
        3.2.2 折流板排列形式对EGR冷却器Nu的影响第42-45页
    3.3 折流板的高度和排列形式对EGR冷却器压降影响第45-47页
        3.3.1 折流板高度对EGR冷却器压降的影响第45-46页
        3.3.2 折流板排列形式对EGR冷却器压降的影响第46-47页
    3.4 折流板的高度和排列形式对EGR冷却器综合性能影响第47-50页
        3.4.1 折流板高度对EGR冷却器综合性能的影响第47-48页
        3.4.2 折流板排列形式对EGR冷却器综合性能的影响第48-50页
    3.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4章 EGR冷却器换热场协同研究第51-60页
    4.1 对流传热第51-54页
    4.2 多场协同理论第54-55页
        4.2.1 多场协同概念第54页
        4.2.2 场协同数第54-55页
    4.3 EGR冷却器换热多场协同仿真分析第55-58页
        4.3.1 EGR冷却器模型第55页
        4.3.2 边界条件的设置第55页
        4.3.3 多场协同分析第55-58页
    4.4 本章小结第58-60页
总结与展望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9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性能分析与故障诊断研究
下一篇:考虑抗撞安全性的车身材料结构一体化设计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