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26页 |
一、问题缘起 | 第10-12页 |
(一) 生成性教学为“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提供了路径 | 第10-11页 |
(二) 生成性教学关照了师生的生命价值诉求 | 第11页 |
(三) 生成性教学过程考验并提升教师教学实践智慧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5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7-25页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2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基于生活世界理念的生成性教学理论探究 | 第26-43页 |
一、生成性教学的基本内涵 | 第26-29页 |
(一) 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 | 第26-27页 |
(二) 生成 | 第27-28页 |
(三) 生成性教学 | 第28-29页 |
二、生成性教学的理论基础:生活世界理念 | 第29-34页 |
(一) 教学认识论基础:从“科学认识论”转向“生活认识论” | 第29-31页 |
(二) 教学思维方式:从“本质主义思维”转向“生成性思维” | 第31-32页 |
(三) 生活世界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 第32-34页 |
三、生成性教学的生成机制 | 第34-38页 |
(一) 个体知识的生成机制 | 第34-35页 |
(二) 教学活动的生成机制 | 第35-38页 |
四、生成性教学的生活价值追求 | 第38-43页 |
(一) 在问题探究中培养生活创造力 | 第38-39页 |
(二) 在知识生成中获得生活智慧 | 第39页 |
(三) 在关系交往中促进生活和谐 | 第39-40页 |
(四) 在生命成长中体验生活幸福 | 第40-41页 |
(五) 在主动建构中筹划未来生活 | 第41-43页 |
第三章 基于生活世界理念的生成性教学问题及原因探析 | 第43-53页 |
一、脱离个体生活经验的“虚假生成” | 第43-46页 |
(一) 个体知识的“虚假生成” | 第44页 |
(二) 教学活动的“虚假生成” | 第44-46页 |
二、忽视个体生命体验和生命价值的“低效生成” | 第46-49页 |
三、窄化个体生活空间的“茧式生成” | 第49-53页 |
第四章 基于生活世界理念的生成性教学策略 | 第53-63页 |
一、利用生活经验,贯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促进教学“真生成” | 第53-56页 |
(一) 唤起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使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融合 | 第53-55页 |
(二) 教学内容生活化,使“书本世界”再现“生活世界”情景 | 第55-56页 |
二、尊重生命体验,展现生命价值,丰富精神生活,促进教学“有效生成” | 第56-59页 |
(一) 尊重生命体验,展现生命价值 | 第56-57页 |
(二) 丰富精神生活世界 | 第57-59页 |
三、拓宽个体生活空间,开发与利用生活性生成资源,促进教学“开放生成” | 第59-63页 |
(一) 拓宽个体生活空间 | 第59-61页 |
(二) 发挥教师教学智慧,开发和利用生活性生成资源 | 第61-63页 |
结束语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读研期间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