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引“通人说”考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1.1 许慎与《说文解字》 | 第8页 |
1.2 通人说的性质与地位 | 第8-9页 |
1.3 通人说的研究现状与意义 | 第9-13页 |
1.4 我们要进行的研究 | 第13-1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5-19页 |
2.1 研究材料 | 第15-16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3 材料的计算机处理 | 第19-28页 |
3.1 通人说数据库的建立 | 第20-21页 |
3.2 通人说四家检索系统 | 第21-25页 |
3.3 XML 标注和XSLT 转换 | 第25-28页 |
4 通人说的篆文与重文分析 | 第28-31页 |
4.1 篆文词条及其分析 | 第28-29页 |
4.2 重文词条及其分析 | 第29-31页 |
5 通人说释训内容分析 | 第31-53页 |
5.1 释音及其分析 | 第31-34页 |
5.2 释形及其分析 | 第34-43页 |
5.3 释义及其分析 | 第43-50页 |
5.4 小篆释形义及其分析 | 第50-52页 |
5.5 小篆释专有名词 | 第52-53页 |
6 通人说的语言学价值 | 第53-59页 |
6.1 文字学 | 第53-57页 |
6.2 词汇学 | 第57页 |
6.3 语法学 | 第57-59页 |
7 许慎引通人说的局限与不足 | 第59-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