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序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化学概念教学的理论知识 | 第10-15页 |
1.1 概念的基本知识 | 第10-11页 |
1.1.1 化学概念的作用 | 第10页 |
1.1.2 高中化学概念间的联系 | 第10-11页 |
1.1.3 概念的形成过程 | 第11页 |
1.2 学生学习概念的有效方式 | 第11-15页 |
1.2.1 利用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定义性特征 | 第11-12页 |
1.2.2 利用概念之间的联系 | 第12页 |
1.2.3 利用记忆 | 第12-15页 |
第二章 化学概念教学的相关理论依据 | 第15-38页 |
2.1 新课程改革对化学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 第15-16页 |
2.1.1 新课程介绍 | 第15页 |
2.1.2 新课程对概念教学的具体要求 | 第15-16页 |
2.2 建构主义 | 第16-19页 |
2.2.1 建构主义的定义 | 第16-17页 |
2.2.2 建构主题的过程 | 第17-19页 |
2.3 认知同化论 | 第19-20页 |
2.3.1 认知同化论介绍 | 第19页 |
2.3.2 认知同化论的要求 | 第19-20页 |
2.4 认知心理学 | 第20页 |
2.5 构建化学概念教学策略的要素 | 第20-24页 |
2.5.1 研究课程目标 | 第20-21页 |
2.5.2 确定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 | 第21-23页 |
2.5.3 对学生准确定位 | 第23-24页 |
2.5.4 学校的硬软件设施 | 第24页 |
2.6 教学策略的构建方式 | 第24-28页 |
2.6.1 利用多种情景教学,使上课形式多样化 | 第24-27页 |
2.6.2 实施探究性教学 | 第27-28页 |
2.7 培养学生化学观,抓住核心概念提高科学素养 | 第28-38页 |
2.7.1 构建微粒观以利于学生理解化学抽象概念 | 第29-32页 |
2.7.2 建立守恒观以利于学生理解化学概念 | 第32-34页 |
2.7.3 建立反应观以利于学生运用化学概念 | 第34-35页 |
2.7.4 建立价态观以利于学生理解生活中较复杂的化学概念 | 第35-37页 |
2.7.5 建立分类观以利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化学概念教学现状调查 | 第38-41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38页 |
3.2 调查对象和过程 | 第38页 |
3.3 问卷的设计和处理 | 第38页 |
3.4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和分析(学生)(见附录 1) | 第38-39页 |
3.5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和分析(教师)(见附录 2) | 第39-41页 |
第四章 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 第41-57页 |
4.1 教学策略实践 | 第41-50页 |
4.1.1 案例 1:构建合适情景的概念教学策略 | 第41-44页 |
4.1.2 案例 2:探究性学习的概念教学策略 | 第44-47页 |
4.1.3 案例 3:多种概念教学策略结合 | 第47-50页 |
4.2 实践数据分析 | 第50-53页 |
4.3 部分学生代表的访谈 | 第53-57页 |
4.3.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第53页 |
4.3.2 访谈的结果分析与探讨 | 第53-55页 |
4.3.3 访谈结论 | 第55-57页 |
第五章 思考与结论 | 第57-61页 |
5.1 结论 | 第57页 |
5.2 思考 | 第57-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论文作者在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64页 |
附录 1:学生调查问卷内容 | 第64-65页 |
附录 2:教师调查问卷内容 | 第65-66页 |
附录 3:个人访谈记录案例 | 第66-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