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绪论 | 第11-21页 |
|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二)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第14-17页 |
| (一)关于双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 (二)关于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三)教师职后教育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四、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一)通过参与式观察和访谈对南疆青年汉族双语教师职后教育情况进行资料收集 | 第17页 |
| (二)详述南疆地区汉族青年双语教师的职后教育现状 | 第17页 |
| (三)对南疆地区汉族青年双语教师职后教育现状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 | 第17-18页 |
| 五、核心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 (一)南疆地区 | 第18页 |
| (二)双语教育 | 第18-19页 |
| (三)双语教师 | 第19页 |
| (四)职后教育 | 第19页 |
| 六、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之处 | 第19-21页 |
| (一)研究重点 | 第19页 |
| (二)研究难点 | 第19-20页 |
| (三)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 第一章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1-26页 |
| 一、研究思路 | 第21页 |
|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21-22页 |
| 三、抽样方法 | 第22-24页 |
| 四、收集材料的方法 | 第24-25页 |
| (一)半开放式访谈 | 第24页 |
| (二)非正式交谈 | 第24页 |
| (三)参与式观察法 | 第24-25页 |
| 五、材料分析及成文方式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民族地区教师职后教育政策及S乡师资概况 | 第26-33页 |
| 一、民族地区教师职后教育政策 | 第26页 |
| 二、阿图什市及S乡基本情况 | 第26-27页 |
| 三、S乡中小学师资队伍及学生概况 | 第27-28页 |
| 四、S乡汉族双语教师职业现状 | 第28-33页 |
| 第三章 S乡汉族青年双语教师职后教育现状 | 第33-42页 |
| 一、S乡汉族双语教师职后教育开展情况——“心有余而力不足” | 第33-34页 |
| 二.S乡汉族青年双语教师职后教育现状 | 第34-42页 |
| (一)S乡汉族青年双语教师职后教育态度 | 第34-35页 |
| (二)S乡汉族青年双语教师职后教育机会 | 第35-36页 |
| (三)S乡汉族青年双语教师职后教育动机 | 第36-38页 |
| (四)S乡汉族青年双语教师职后教育途径 | 第38-39页 |
| (五)S乡汉族青年双语教师职后教育内容 | 第39-40页 |
| (六)S乡汉族双语教师职后教育师资情况 | 第40-41页 |
| (七)S乡汉族双语教师职后教育效果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S乡汉族青年双语教师职后教育问题及原因 | 第42-47页 |
| 一、S乡汉族青年双语教师职后教育问题 | 第42-45页 |
| (一)职后教育机会有限 | 第42页 |
| (二)职后教育观念滞后 | 第42-43页 |
| (三)职后教育经费不足 | 第43页 |
| (四)职后教育形式单一 | 第43页 |
| (五)职后教育内容空洞 | 第43-44页 |
| (六)职后教育师资良莠不齐 | 第44页 |
| (七)职后教育效果不佳 | 第44页 |
| (八)职后教育制度缺失 | 第44-45页 |
| 二、S乡汉族青年双语教师职后教育问题的原因 | 第45-47页 |
| (一)根本因素——汉族双语教师的紧缺 | 第45页 |
| (二)外部因素——有关部门支持力度的不足 | 第45页 |
| (三)内部因素——管理者理念的滞后 | 第45-46页 |
| (四)制度因素——职后教育制度的缺乏 | 第46页 |
| (五)环境因素——南疆基础设施的落后 | 第46-47页 |
| 第五章 改善南疆汉族青年双语教师职后教育现状的对策 | 第47-50页 |
| 一、加大对南疆地区汉族双语教师的帮扶力度 | 第47页 |
| 二、完善南疆地区汉族双语教师职后培训制度 | 第47-48页 |
| 三、提高南疆地区汉族双语教师职后教育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 第48页 |
| 四、拓展南疆地区汉族双语教师职后教育形式 | 第48页 |
| 五、牢固树立南疆地区汉族双语教师职后教育意识 | 第48-50页 |
| 第六章 对研究的反思 | 第50-54页 |
| 一、为何南疆地区汉族双语教师有职后教育的需求? | 第50-52页 |
| (一)从教育生态学看南疆汉族双语教师职后教育需求 | 第50-51页 |
| (二)从需要层次理论看南疆汉族双语教师职后教育需求 | 第51页 |
| (三)从终身学习理论看南疆汉族双语教师职后教育需求 | 第51-52页 |
| 二、对质性研究方法的反思 | 第52-54页 |
| (一)研究的信效度与推广度 | 第52页 |
| (二)研究中的伦理道德 | 第52-53页 |
| (三)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 第53-54页 |
| 结语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附录 | 第59-67页 |
| 后记 | 第67-68页 |
| 作者简介 | 第68-69页 |
| 导师评阅表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