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冷暴力研究--基于S大学的案例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25页 |
| 1.1 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0-19页 |
| 1.3.1 关于校园暴力的相关理论研究状况 | 第10-14页 |
| 1.3.2 关于校园暴力的相关实证研究状况 | 第14-19页 |
| 1.4 研究设计 | 第19-25页 |
| 1.4.1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 1.4.2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 1.4.3 研究对象 | 第19-20页 |
| 1.4.4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 1.4.5 研究工具 | 第21-22页 |
| 1.4.6 研究过程 | 第22-25页 |
| 2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5-29页 |
| 2.1 大学生 | 第25页 |
| 2.2 暴力和冷暴力 | 第25-26页 |
| 2.3 欺凌和校园欺凌 | 第26-27页 |
| 2.4 大学生校园冷暴力 | 第27-29页 |
| 3 样本校大学生校园冷暴力现状描述 | 第29-64页 |
| 3.1 样本校基本情况 | 第29页 |
| 3.2 大学生校园冷暴力施暴状况 | 第29-45页 |
| 3.2.1 大学生校园冷暴力施暴状况整体描述 | 第29-39页 |
| 3.2.2 大学生校园冷暴力施暴状况差异描述 | 第39-45页 |
| 3.3 大学生校园冷暴力受暴状况 | 第45-64页 |
| 3.3.1 大学生校园冷暴力受暴状况整体描述 | 第46-55页 |
| 3.3.2 大学生校园冷暴力受暴状况分层描述 | 第55-58页 |
| 3.3.3 大学生校园冷暴力受暴状况差异描述 | 第58-64页 |
| 4 研究结论及分析 | 第64-72页 |
| 4.1 大学生校园冷暴力施暴情况及分析 | 第64-67页 |
| 4.1.1 约六成大学生存在校园冷暴力施暴现象 | 第64-65页 |
| 4.1.2 女性大学生校园关系暴力施暴更加严重 | 第65页 |
| 4.1.3 高年级学生校园关系暴力施暴更加严重 | 第65-66页 |
| 4.1.4 农村生源大学生言语暴力施暴相对严重 | 第66-67页 |
| 4.2 大学生校园冷暴力受暴情况及分析 | 第67-72页 |
| 4.2.1 约三成大学生有校园冷暴力受暴经历 | 第67-68页 |
| 4.2.2 约五成大学生校园冷暴力发生在宿舍 | 第68页 |
| 4.2.3 同性个体之间更容易发生校园冷暴力 | 第68-69页 |
| 4.2.4 超八成大学生默默忍受校园冷暴力 | 第69-70页 |
| 4.2.5 近五成大学生轻视校园冷暴力后果 | 第70-72页 |
| 5 缓解大学生校园冷暴力现象的对策 | 第72-78页 |
| 5.1 预防对策 | 第72-76页 |
| 5.1.1 学校 | 第72-74页 |
| 5.1.2 学生 | 第74-75页 |
| 5.1.3 家庭 | 第75页 |
| 5.1.4 社会 | 第75-76页 |
| 5.2 应对对策 | 第76-78页 |
| 5.2.1 学校 | 第76-77页 |
| 5.2.2 学生 | 第77-78页 |
| 结语 | 第78-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 附录 | 第84-91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1-93页 |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