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目录 | 第13-17页 |
表目次 | 第17-21页 |
图目次 | 第21-2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3-42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第23-2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23-27页 |
二、问题的提出 | 第27-29页 |
第二节 研究目标和意义 | 第29-35页 |
一、研究目标 | 第29-3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30-35页 |
第三节 研究对象和主要变量 | 第35-37页 |
一、知识员工的界定 | 第35页 |
二、主要研究变量 | 第35-37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37-40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37页 |
二、研究结构 | 第37-40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40-41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40页 |
二、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第42-113页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第42-48页 |
一、人性假设理论 | 第42-44页 |
二、激励理论 | 第44-46页 |
三、社会交换理论 | 第46-48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48-111页 |
一、关于心理契约的文献研究 | 第48-65页 |
二、关于组织承诺的文献研究 | 第65-87页 |
三、关于员工创新行为的文献研究 | 第87-104页 |
四、心理契约感知、组织承诺、创新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述评 | 第104-1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第三章 理论拓展、假设提出与模型构建 | 第113-124页 |
第一节 研究进展与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第113-116页 |
一、主要研究进展 | 第113-115页 |
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第115-116页 |
第二节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 第116-118页 |
一、理论方面拟解决的问题 | 第117页 |
二、实践方面拟解决的问题 | 第117-118页 |
第三节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118-122页 |
一、个人背景变量与各研究变量的关系假设 | 第118页 |
二、心理契约感知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假设 | 第118-119页 |
三、心理契约感知与组织承诺的关系假设 | 第119-120页 |
四、组织承诺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假设 | 第120-121页 |
五、心理契约、组织承诺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假设 | 第121-122页 |
第四节 研究模型与数据统计方法 | 第122-123页 |
一、研究模型的构建 | 第122页 |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 第12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第四章 问卷设计与小样本测试 | 第124-153页 |
第一节 问卷设计原则与过程 | 第124-127页 |
一、相关理论基础 | 第124-126页 |
二、预测试问卷的设计 | 第126页 |
三、正式测试问卷的形成 | 第126-127页 |
第二节 各变量的操作性定义与测量 | 第127-134页 |
一、心理契约感知的定义与测量 | 第128-130页 |
二、组织承诺的定义与测量 | 第130-132页 |
三、创新行为的定义与测量 | 第132-133页 |
四、个人背景变量的定义与测量 | 第133-134页 |
第三节 小样本测试 | 第134-152页 |
一、小样本测试要求与实施情况 | 第134-136页 |
二、小样本检验的程序与标准 | 第136-137页 |
三、心理契约感知量表的净化与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137-143页 |
四、心理契约感知变量假设表述的部分修正 | 第143页 |
五、组织承诺量表的净化与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143-148页 |
六、员工创新行为量表的净化与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148-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152-153页 |
第五章 大样本测试分析与假设检验 | 第153-225页 |
第一节 大样本数据采集与检录 | 第153-156页 |
一、大样本问卷调查 | 第153-154页 |
二、大样本数据有效性的确保 | 第154-156页 |
第二节 正式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156-163页 |
一、信度与效度分析概述 | 第156-158页 |
二、心理契约感知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158-160页 |
三、组织承诺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160-161页 |
四、员工创新行为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161-163页 |
第三节 大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63-172页 |
一、样本背景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63-166页 |
二、自变量、中间变量和结果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66-172页 |
第四节 方差分析 | 第172-200页 |
一、性别对研究变量的T检验 | 第173-174页 |
二、年龄对研究变量的方差分析 | 第174-179页 |
三、学历对研究变量的方差分析 | 第179-181页 |
四、在本单位工作年数对研究变量的方差分析 | 第181-184页 |
五、部门对研究变量的方差分析 | 第184-186页 |
六、职位对研究变量的方差分析 | 第186-192页 |
七、单位所属行业对研究变量的方差分析 | 第192-194页 |
八、单位性质对研究变量的方差分析 | 第194-199页 |
九、个人背景变量对各研究变量的方差检验的汇总分析 | 第199-200页 |
第五节 相关分析 | 第200-203页 |
一、心理契约感知与创新行为的相关分析 | 第200-201页 |
二、心理契约感知与组织承诺的相关分析 | 第201-202页 |
三、组织承诺与创新行为的相关分析 | 第202-203页 |
第六节 偏相关分析 | 第203-209页 |
一、情感承诺的中介效应检验分析 | 第204-205页 |
二、持续承诺的中介效应检验分析 | 第205-207页 |
三、规范承诺的中介效应检验分析 | 第207-208页 |
四、组织承诺对心理契约感知与员工创新行关系的中介效应检验 | 第208-209页 |
第七节 多元回归分析 | 第209-222页 |
一、心理契约感知对组织承诺的回归分析 | 第210-213页 |
二、心理契约感知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回归分析 | 第213-216页 |
三、组织承诺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回归分析 | 第216-218页 |
四、心理契约感知和组织承诺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回归分析 | 第218-222页 |
第八节 假设检验总结 | 第222-2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24-225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225-242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探讨 | 第225-231页 |
一、理论研究的结论与探讨 | 第225-226页 |
二、实证研究的结论与探讨 | 第226-231页 |
第二节 管理建议 | 第231-238页 |
一、对企业的建议 | 第231-236页 |
二、对员工的建议 | 第236-238页 |
第三节 研究局限性与研究展望 | 第238-242页 |
一、研究的不足 | 第238-240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240-242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26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268-270页 |
附录 知识员工创新行为调查问卷 | 第270-273页 |
后记 | 第273-2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