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4-26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4-16页 |
(一) 教师愿景是影响教师发展有效性、持续性的重要因素 | 第14-15页 |
(二) 教师愿景是教师发展的重要表征方式 | 第15-16页 |
二、 研究问题 | 第16-17页 |
三、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四、 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一) 为合理的制定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提供夯实的理论支持 | 第17-18页 |
(二) 对解决教师发展实践中持续存在的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 第18-19页 |
五、 概念界定 | 第19-26页 |
(一) 愿景 | 第19页 |
(二) 教师愿景 | 第19-24页 |
(三) 教师发展 | 第24-25页 |
(四) 教师生涯发展 | 第25页 |
(五) 教师专业发展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6-63页 |
一、 关于愿景的研究 | 第26-47页 |
(一) 关于愿景的概念界定 | 第26-32页 |
(二) 关于愿景类型的研究 | 第32-36页 |
(三) 关于愿景构成要素的研究 | 第36-39页 |
(四) 关于愿景本质和功能的研究 | 第39-47页 |
二、 关于教师愿景及其对教师发展影响的研究 | 第47-57页 |
(一) 关于教师愿景的概念界定 | 第47-50页 |
(二) 关于教师愿景的类型和特征的研究 | 第50-51页 |
(三) 关于教师愿景发展的研究 | 第51-52页 |
(四) 关于教师愿景对教师发展影响的研究 | 第52-57页 |
三、 关于教师发展的研究 | 第57-60页 |
(一) 以关注、需求等为表征的教师生涯发展研究 | 第57-59页 |
(二) 以知识、技能为表征的教师专长发展研究 | 第59-60页 |
四、 小结 | 第60-63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63-89页 |
一、 研究整体设计 | 第63-77页 |
(一) 研究整体思路 | 第63-64页 |
(二) 具体研究思路 | 第64-65页 |
(三) 分析框架 | 第65-77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77-81页 |
(一) 方法论——质化研究 | 第77-78页 |
(二) 资料收集——深度访谈 | 第78-81页 |
三、 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81-87页 |
(一) 教师生涯阶段的划分 | 第81-83页 |
(二) 抽样方式 | 第83页 |
(三) 具体实施 | 第83-87页 |
四、 分析过程 | 第87-89页 |
第四章 教师关于自我的愿景与教师发展 | 第89-189页 |
一、 不同生涯阶段教师关于自我的愿景类型 | 第89-158页 |
(一) 本研究涉及的愿景类型 | 第89-91页 |
(二) 工作 1-3 年教师的自我愿景 | 第91-103页 |
(三) 工作 4-10 年教师的自我愿景 | 第103-121页 |
(四) 工作 11-20 年教师的自我愿景 | 第121-142页 |
(五) 工作 21 年以上教师的自我愿景 | 第142-158页 |
二、 不同生涯阶段教师关于自我愿景的特征 | 第158-177页 |
(一) 教师自我愿景的关注点 | 第158-171页 |
(二) 教师自我愿景的焦点、范围和距离 | 第171-177页 |
三、 同一生涯阶段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自我愿景的比较 | 第177-180页 |
(一) 教师自我愿景的关注点 | 第177-179页 |
(二) 教师自我愿景的焦点、范围、距离 | 第179-180页 |
四、 教师自我愿景的构建时机 | 第180-186页 |
(一) 工作第一年 | 第182-184页 |
(二) 工作第三年至工作第七年 | 第184-185页 |
(三) 工作十年左右 | 第185-186页 |
五、 本章小结 | 第186-189页 |
第五章 教师关于教学的愿景与教师发展 | 第189-279页 |
一、 不同生涯阶段教师关于教学的愿景类型 | 第189-257页 |
(一) 工作 1-3 年教师的教学愿景 | 第189-208页 |
(二) 工作 4-10 年教师的教学愿景 | 第208-224页 |
(三) 工作 11-20 年教师的教学愿景 | 第224-245页 |
(四) 工作 21 年以上教师的教学愿景 | 第245-257页 |
二、 不同生涯阶段教师关于教学愿景的特征 | 第257-268页 |
(一) 教学愿景的关注点 | 第257-262页 |
(二) 教学愿景的焦点、范围和距离 | 第262-268页 |
三、 同一生涯阶段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教学愿景的比较 | 第268-272页 |
(一) 教学愿景的关注点 | 第268-270页 |
(二) 教学愿景的焦点、范围和距离 | 第270-272页 |
四、 教师教学愿景的构建时机 | 第272-277页 |
(一) 工作第一年 | 第274-275页 |
(二) 工作第四年至工作第八年 | 第275-276页 |
(三) 工作十年左右 | 第276-277页 |
五、 本章小结 | 第277-279页 |
第六章 教师关于学生发展的愿景与教师发展 | 第279-349页 |
一、 不同生涯阶段教师关于学生发展的愿景类型 | 第279-331页 |
(一) 工作 1-3 年教师的学生发展愿景 | 第279-290页 |
(二) 工作 4-10 年教师的学生发展愿景 | 第290-307页 |
(三) 工作 11-20 年教师的学生发展愿景 | 第307-320页 |
(四) 工作 21 年以上教师的学生发展愿景 | 第320-331页 |
二、 不同生涯阶段教师关于学生发展愿景的特征 | 第331-340页 |
(一) 教师的学生发展愿景的关注点 | 第331-335页 |
(二) 教师的学生发展愿景的焦点、范围和距离 | 第335-340页 |
三、 同一生涯阶段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学生发展愿景的比较 | 第340-344页 |
(一) 教师的学生发展愿景关注点 | 第340-342页 |
(二) 教师的学生发展愿景的焦点、范围、距离 | 第342-344页 |
四、 教师的学生发展愿景的构建时机 | 第344-346页 |
(一) 工作第一年 | 第345页 |
(二) 工作第三年至工作第七年 | 第345-346页 |
(三) 工作第十年左右 | 第346页 |
五、 本章小结 | 第346-349页 |
第七章 综合讨论与分析 | 第349-373页 |
一、 教师的自我愿景、教学愿景与学生发展愿景 | 第349-357页 |
(一) 愿景的内容 | 第349-352页 |
(二) 愿景的焦点、范围和距离 | 第352-357页 |
二、 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愿景比较 | 第357-365页 |
(一) 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愿景的总体比较 | 第357-359页 |
(二) 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愿景在同一生涯阶段的特征比较 | 第359-365页 |
三、 愿景的构建时机 | 第365-366页 |
四、 教师愿景与教师发展 | 第366-373页 |
(一) 工作 1-3 年:教学愿景的积极影响为主 | 第366-369页 |
(二) 工作 4-10 年:自我愿景与教学愿景的积极影响为主 | 第369-370页 |
(三) 工作 11-20 年:自我愿景和关于学生发展愿景的积极影响为主 | 第370-371页 |
(四) 工作 21 年以上:教学愿景与关于学生发展愿景的积极影响为主 | 第371-373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 第373-380页 |
参考文献 | 第380-403页 |
附录 | 第403-407页 |
后记 | 第407-410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4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