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国外学者有关动态核心能力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内学者有关动态核心能力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国外学者有关知识资本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国内学者有关知识资本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研究述评 | 第17-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创新点 | 第19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2章 企业动态核心能力 | 第21-32页 |
·企业核心能力刚性 | 第21-25页 |
·企业核心能力刚性的产生 | 第21页 |
·核心刚性及其表现形式 | 第21-22页 |
·企业核心能力刚性的特征 | 第22-23页 |
·企业核心能力刚性的产生原因 | 第23-25页 |
·企业动态核心能力 | 第25-31页 |
·企业动态核心能力的概念 | 第25-26页 |
·企业动态核心能力理论与传统核心能力理论的比较分析 | 第26-27页 |
·企业动态核心能力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 | 第27-28页 |
·企业动态核心能力的本质 | 第28页 |
·企业动态核心能力构成 | 第28-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基于知识资本理论的企业动态核心能力的形成 | 第32-42页 |
·知识资本理论 | 第32-37页 |
·知识资本的界定 | 第32页 |
·知识资本的构成与特点 | 第32-34页 |
·知识资本的评价方法 | 第34-37页 |
·知识资本与企业动态核心能力的关系 | 第37-38页 |
·知识资本促进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 | 第38-41页 |
·人力资本对企业动态核心能力形成的促进 | 第38-39页 |
·结构资本对企业动态核心能力形成的促进 | 第39页 |
·社会资本对企业动态核心能力形成的促进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基于知识资本理论的企业动态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42-52页 |
·基于知识资本的企业动态核心能力综合评价理论基础 | 第42-43页 |
·企业动态核心能力评价指标构建的原则 | 第43-45页 |
·企业动态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 第45-46页 |
·知识资本视角的动态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成要素 | 第46-48页 |
·人力资本 | 第46页 |
·结构资本 | 第46-47页 |
·社会资本 | 第47-48页 |
·知识资本视角的动态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48-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企业动态核心能力评价模型 | 第52-59页 |
·突变级数法 | 第52-54页 |
·突变级数法基本介绍 | 第52页 |
·突变级数法基本模型 | 第52-53页 |
·方法可行性 | 第53-54页 |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企业动态核心能力评价模型 | 第54-58页 |
·组织评价体系 | 第54-57页 |
·确定评价体系各级指标类型 | 第57页 |
·评价指标集数据及其无量纲化处理 | 第57-58页 |
·企业动态核心能力综合评价 | 第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6章 企业动态核心能力实例分析与建议 | 第59-67页 |
·评价指标的选取与处理 | 第59-60页 |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数据计算 | 第60-65页 |
·提升企业动态核心能力的建议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 | 第73-75页 |
附录1 调查问卷 | 第73-75页 |
作者简介 | 第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