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利润分配机制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6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2章 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基础理论 | 第19-31页 |
·供应链的理论概述 | 第19-22页 |
·正向供应链 | 第19-20页 |
·逆向供应链 | 第20-22页 |
·闭环供应链理论 | 第22-23页 |
·闭环供应链的含义 | 第22页 |
·闭环供应链的运行模式 | 第22-23页 |
·再制造闭环供应链 | 第23-30页 |
·再制造的含义 | 第23-24页 |
·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含义 | 第24页 |
·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结构 | 第24-26页 |
·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回收处理途径 | 第26-28页 |
·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特征 | 第28-29页 |
·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价值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利润分配模式与方法 | 第31-42页 |
·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利润分析 | 第31-33页 |
·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利润结构 | 第31-32页 |
·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利润与传统供应链利润的区别 | 第32-33页 |
·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利润分配的原则 | 第33-34页 |
·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利润分配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34-35页 |
·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利润分配模式 | 第35-38页 |
·产出共享模式 | 第35-37页 |
·事前协商模式 | 第37页 |
·混合模式 | 第37页 |
·固定支付模式 | 第37-38页 |
·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利润分配的方法 | 第38-41页 |
·博弈论的方法 | 第38页 |
·基于最小核心法的利润分配方法 | 第38-39页 |
·Shapley 值方法 | 第39-40页 |
·群体重心模型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利润分配机制 | 第42-56页 |
·利润分配机制分析 | 第42-45页 |
·利润分配机制的含义 | 第42-43页 |
·利润分配机制的作用 | 第43页 |
·利润分配机制设置的特点 | 第43-45页 |
·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利润分配模型 | 第45-50页 |
·模型建立的假设 | 第45-46页 |
·参数符号说明 | 第46-47页 |
·利润函数模型与求解 | 第47-48页 |
·合作区间与分配系数 | 第48-50页 |
·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合作利润分配机制模型 | 第50-55页 |
·利润分配合作关系系数构建 | 第50-51页 |
·利润分配协调性系数构建 | 第51-52页 |
·利润分配的返利系数 | 第52-53页 |
·合作利润分配机制模型构建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实证研究 | 第56-65页 |
·再制造产业发展概况 | 第56-57页 |
·济南复强动力有限公司概况 | 第57-58页 |
·利润分析 | 第58-63页 |
·基础数据 | 第58-59页 |
·再制造商占主导地位的利润分析 | 第59-60页 |
·回收商占主导地位的利润分析 | 第60-61页 |
·结果分析 | 第61-63页 |
·提高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管理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作者简介 | 第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