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劳动科学论文--职业培训论文

需求视野下农民工职业培训问题研究--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4页
    1.1 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缘起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2-13页
        1.2.1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2.2 研究方法第13页
    1.3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第13-14页
        1.3.1 研究的创新点第13页
        1.3.2 研究不足第13-14页
第2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第14-28页
    2.1 文献综述第14-24页
        2.1.1 核心概念界定第14-16页
        2.1.2 农民工职业培训政策研究第16-19页
        2.1.3 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文献研究第19-24页
    2.2 农民工参与职业培训的理论探讨第24-28页
        2.2.1 人力资本理论第24-25页
        2.2.2“终身教育”理论第25-26页
        2.2.3 以人为本理念第26-28页
第3章 北京市顺义区农民工职业培训现状第28-42页
    3.1 北京顺义区职业培训的总体情况第28-29页
    3.2 农民工职业培训现状的定量数据分析第29-35页
        3.2.1 数据的收集与统计第29-30页
        3.2.2 调研对象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第30-31页
        3.2.3 农民工参与职业培训的现状第31-35页
    3.3 农民工职业培训现状的定性研究第35-39页
        3.3.1 普遍认可职业培训第36-37页
        3.3.2 参与职业培训存在诸多顾虑第37-38页
        3.3.3 对职业培训存在多样需求第38-39页
    3.4 农民工职业培训现状背后的问题揭示第39-40页
        3.4.1 职业培训的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第39页
        3.4.2 职业培训信息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第39页
        3.4.3 职业培训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第39-40页
    3.5 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态度以及影响因素分析第40-42页
        3.5.1 农民工对于职业培训的态度第40页
        3.5.2 农民工参与职业培训的影响因素第40-42页
第4章 需求视野下农民工的职业培训第42-56页
    4.1 农民工对于职业培训的需求第42-47页
        4.1.1 培训内容之需求第42-44页
        4.1.2 培训形式之需求第44页
        4.1.3 培训提供者之需求第44-45页
        4.1.4 培训时间之需求第45页
        4.1.5 培训师资之需求第45-46页
        4.1.6 培训支持条件之需求第46页
        4.1.7 培训费用投入之需求第46-47页
        4.1.8 职业培训信息之需求第47页
    4.2 用人单位对于农民工职业培训的需求第47-50页
        4.2.1 低成本投入之需求第48页
        4.2.2 培训资源和培训平台之需求第48-49页
        4.2.3 培训形式信息化、智能化之需求第49-50页
    4.3 新阶段下农民工职业培训的需求变化第50-51页
        4.3.1 青年民工对岗位技能培训的精益化需求和相关维权培训需求第50页
        4.3.2 回流农民工对创业培训的需求第50-51页
        4.3.3 农民工对培训形式有所革新的需求第51页
    4.4 农民工职业培训需求背后的问题探析第51-56页
        4.4.1 培训经费投入有待增加第52-53页
        4.4.2 培训质量有待提升第53-54页
        4.4.3 培训内部体系有待优化第54页
        4.4.4 培训提供主体有待多元参与第54-55页
        4.4.5 培训的社会支持环境有待优化第55-56页
第5章 完善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对策思考第56-67页
    5.1 加强政府职能,优化政府服务第56-60页
        5.1.1 完善并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力度第56-57页
        5.1.2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扩大农民工社会保障权利第57-58页
        5.1.3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融资渠道,确保资金合理使用第58页
        5.1.4 建立统一的领导管理部门,统筹整合培训资源第58-59页
        5.1.5 采取有效措施,激励多元主体的积极参与第59-60页
        5.1.6 重视职业培训体系内部建设,重点关注课程、师资第60页
    5.2 加大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力度第60-62页
        5.2.2 拓展EAP内涵,增加职业培训和职业指导的相关项目第61-62页
        5.2.3 积极组织农民工岗前培训和在岗技能提升培训第62页
    5.3 创设社区氛围、组织社区活动第62-63页
        5.3.1 营造和谐友爱的社区氛围,主动接纳农民工第62-63页
        5.3.2 积极组织社区教育活动,并以职业培训等内容丰富活动课程第63页
    5.4 农民工自主努力提升第63-65页
        5.4.1 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进行教育投资第64页
        5.4.2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学习共同体第64页
        5.4.3 主动搜集相关信息,积极参与政府或企业组织的职业培训第64-65页
    5.5 其他方面的建议思考第65-67页
        5.5.1 规范管理劳务市场,发挥职业中介信息平台作用第65页
        5.5.2 教学资源信息化,推广手机职业培训平台为主的数字化培训第65页
        5.5.3 提供以“项目”和“订单培训”形式为主的职业培训第65-67页
结语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附录第71-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职学生专业承诺研究--以上海Z高职学校为例
下一篇:资格框架的构建及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基于国际比较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