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六书”理论与中小学汉字教学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8-15页
第一章 “六书”理论及其对语文教学的影响第15-25页
    第一节 传统的“六书”理论第15-18页
        一、象形与指事第15-16页
        二、会意与形声第16-17页
        三、转注与假借第17-18页
    第二节 “六书”理论的发展流变第18-22页
        一、传统“六书”理论的局限性第19-20页
        二、新的汉字构造理论第20-21页
        三、新旧结合的“六书”理论第21-22页
    第三节 “六书”理论的教学功用第22-25页
        一、方法的系统性第22-23页
        二、汉字的文化性第23-25页
第二章 “六书”理论在中小学汉字教学中的重要意义第25-39页
    第一节 激发学生习字兴趣第25-29页
        一、直观性第25-26页
        二、发散性第26-28页
        三、审美性第28-29页
    第二节 有助于识字写字教学第29-33页
        一、识记字音,帮助学生快速记忆第29-30页
        二、识记字形,帮助学生正确书写第30-32页
        三、识记字义,帮助学生规范用字第32-33页
    第三节 是以字促读促写的辅助途径第33-39页
        一、理解词义,帮助学生阅读文言文第33-35页
        二、探究词义,帮助学生阅读古诗词第35-36页
        三、辨析词义,帮助学生读写现代文第36-39页
第三章 “六书”理论在中小学汉字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第39-53页
    第一节 利用“六书”理论教学的难题第39-42页
        一、客观因素第39-40页
        二、主观因素第40-42页
    第二节 利用“六书”理论教学的原则第42-46页
        一、构字规律与认知规律相结合的原则第42-43页
        二、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的原则第43-45页
        三、文化渗透与审美熏陶相结合的原则第45-46页
    第三节 利用“六书”理论教学的方法第46-53页
        一、字符分析教学法第46-48页
        二、字族延伸识字法第48-50页
        三、汉字理据复形法第50-51页
        四、小结第51-53页
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智能化公交运营调度管理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三木集团内部人控制下的掏空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