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木集团内部人控制下的掏空行为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3.1 内部人控制的文献回顾 | 第11-13页 |
1.3.2 掏空行为的文献回顾 | 第13-15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框架、研究思路方法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内容框架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思路方法 | 第17-18页 |
1.5 本文的研究特色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2.1.1 内部人控制 | 第19页 |
2.1.2 掏空行为 | 第19-20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21页 |
2.2.2 产权主体缺位理论 | 第21-22页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2页 |
2.3 内部人控制下的掏空行为主要表现形式 | 第22-25页 |
第三章 三木集团内部人掏空案例分析 | 第25-36页 |
3.1 三木集团简介 | 第25页 |
3.2 三木集团掏空行为案例介绍 | 第25-33页 |
3.2.1 三木集团案例简介 | 第25-29页 |
3.2.2 三木集团内部人掏空行为的手段分析 | 第29-33页 |
3.3 三木集团内部人掏空的经济后果 | 第33-36页 |
3.3.1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不断恶化 | 第33-34页 |
3.3.2 股东权益受到损害 | 第34-35页 |
3.3.3 国有资产流失 | 第35页 |
3.3.4 降低了上市公司整体质量 | 第35-36页 |
第四章 三木集团内部人掏空的成因及对策 | 第36-42页 |
4.1 三木集团内部人掏空的成因分析 | 第36-39页 |
4.1.1 三木集团公司治理结构缺陷 | 第36-37页 |
4.1.2 三木集团缺少制衡机制的股权结构 | 第37-38页 |
4.1.3 外部监管力度不足 | 第38页 |
4.1.4 信息披露不充分 | 第38-39页 |
4.2 对策分析 | 第39-42页 |
4.2.1 规范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 第39-40页 |
4.2.2 优化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 | 第40页 |
4.2.3 加强外部监督力度 | 第40-41页 |
4.2.4 加强信息披露的充分性 | 第41-42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第42-43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42页 |
5.2 局限性与展望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作者简介 | 第47-48页 |
导师评阅表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