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4-16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 整车性能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18-30页 |
2.1 整车性能指标基本理论 | 第18-21页 |
2.1.1 车辆驱动力 | 第18-19页 |
2.1.2 车辆行驶阻力 | 第19-21页 |
2.1.3 车辆行驶方程 | 第21页 |
2.2 动力性评价指标 | 第21-24页 |
2.2.1 最高车速 | 第21-23页 |
2.2.2 加速时间 | 第23页 |
2.2.3 最大爬坡度 | 第23-24页 |
2.3 燃油经济性评价指标 | 第24-26页 |
2.3.1 等速燃油经济性 | 第24-25页 |
2.3.2 多工况循环燃油经济性 | 第25-26页 |
2.4 排放性评价指标 | 第26页 |
2.5 综合评价体系 | 第26-29页 |
2.5.1 确定权重系数方法 | 第27-28页 |
2.5.2 性能综合评价体系 | 第28-29页 |
2.6 小结 | 第29-30页 |
3 整车仿真建模 | 第30-40页 |
3.1 建模软件GT-Drive介绍 | 第30-32页 |
3.2 整车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2-38页 |
3.2.1 整车相关参数 | 第32-33页 |
3.2.2 发动机模型 | 第33-34页 |
3.2.3 传动系模型 | 第34-36页 |
3.2.4 车身模型 | 第36-37页 |
3.2.5 轮胎模型 | 第37页 |
3.2.6 驾驶员模型 | 第37页 |
3.2.7 整车仿真模型 | 第37-38页 |
3.3 整车仿真模型的较准 | 第38-39页 |
3.4 小结 | 第39-40页 |
4 动力传动系参数优化 | 第40-56页 |
4.1 传动系参数优化设计方法 | 第40-45页 |
4.1.1 确定最大总传动比 | 第40-41页 |
4.1.2 确定最小总传动比 | 第41-42页 |
4.1.3 确定挡位数 | 第42页 |
4.1.4 分配各挡传动比 | 第42-44页 |
4.1.5 传动系参数优化程序开发 | 第44-45页 |
4.2 原车传动系参数仿真分析 | 第45-48页 |
4.2.1 匹配原变速器整车性能仿真 | 第45-47页 |
4.2.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4.3 传动系参数优化设计 | 第48-54页 |
4.3.1 相关参数选取 | 第48页 |
4.3.2 传动系参数优化方案初选 | 第48-50页 |
4.3.3 初选优化方案仿真结果 | 第50-51页 |
4.3.4 皮卡传动系参数优化结果分析 | 第51-54页 |
4.4 小结 | 第54-56页 |
5 换挡策略优化研究 | 第56-68页 |
5.1 换挡策略基本理论 | 第56-58页 |
5.1.1 换挡策略简介 | 第56-57页 |
5.1.2 最佳燃油经济性换挡策略数学模型 | 第57-58页 |
5.2 皮卡换挡策略制定及仿真 | 第58-65页 |
5.2.1 皮卡最佳经济性换挡策略制定 | 第58-61页 |
5.2.2 皮卡最佳经济性换挡策略仿真及分析 | 第61-65页 |
5.3 皮卡优化方案综合评价 | 第65-67页 |
5.3.1 评价权重系数确定 | 第66页 |
5.3.2 皮卡综合性能评价 | 第66-67页 |
5.4 小结 | 第67-68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8-72页 |
6.1 总结 | 第68-7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附录 传动系参数优化程序与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第78-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