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6-9页 |
| Abstract | 第9-13页 |
| 前言 | 第14-20页 |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0-25页 |
| 1 研究对象 | 第20-21页 |
| 1.1 病例组 | 第20页 |
| 1.2 对照组 | 第20-21页 |
| 2 研究工具 | 第21-24页 |
| 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 第21-22页 |
| 2.2 家庭环境量表 | 第22页 |
| 2.3 家庭教养方式问卷 | 第22-23页 |
| 2.4 大五人格问卷简化版 | 第23页 |
| 2.5 百项心理症状问卷 | 第23-24页 |
| 3 统计学方法 | 第24-2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5-42页 |
| 1 心理障碍组与对照组的比较分析 | 第25-27页 |
| 1.1 一般社会人.学资料的组间比较 | 第25-26页 |
| 1.2 心理健康状况的组间比较 | 第26页 |
| 1.3 家庭教养方式的组间比较 | 第26-27页 |
| 1.4 家庭环境的组间比较 | 第27页 |
| 1.5 人格特征的组间比较 | 第27页 |
| 2 内化障碍组、外化障碍组和分裂症组的比较分析 | 第27-31页 |
| 2.1 一般社会人.学资料的组间比较 | 第27-29页 |
| 2.2 心理健康状况的组间比较 | 第29页 |
| 2.3 家庭教养方式的组间比较 | 第29-30页 |
| 2.4 家庭环境的组间比较 | 第30-31页 |
| 2.5 人格特征的组间比较 | 第31页 |
| 3 心理障碍相关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第31-39页 |
| 3.1 一般社会人.学变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 第31-32页 |
| 3.2 家庭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 第32-34页 |
| 3.3 家庭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 第34-35页 |
| 3.4 人格特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 第35-36页 |
| 3.5 各相关因素对对心理健康的综合影响 | 第36-38页 |
| 3.6 家庭环境、家庭教养方式、人格和心理健康的路径分析 | 第38-39页 |
| 4 内化障碍、外化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 第39-42页 |
| 4.1 内化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 第39-40页 |
| 4.2 外化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 第40-42页 |
| 讨论 | 第42-49页 |
| 1 青少年心理障碍的症状、人格、家庭环境和教养特征 | 第42-43页 |
| 2 心理障碍相关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 | 第43-45页 |
| 3 内化障碍、外化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 第45-48页 |
| 4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8-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7页 |
| 综述 | 第5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