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研究缘起及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9-10页 |
三、研究目的和方法 | 第10-11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第一章 问题意识的内涵、培养的可能性及意义 | 第14-26页 |
第一节 问题意识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 第14-19页 |
一、问题及其产生 | 第14-16页 |
二、对问题意识的理解 | 第16-17页 |
三、问题意识培养的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第二节 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可行性 | 第19-22页 |
一、初中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为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 | 第19-20页 |
二、信息丰富的阅读文本为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问题源 | 第20-21页 |
三、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为问题意识的诞生提供了可靠的载体 | 第21-22页 |
四、语文教学的实践性为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 第22页 |
第三节 初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积极意义 | 第22-25页 |
一、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 第23页 |
二、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塑造 | 第23-24页 |
三、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 第24-25页 |
四、有助于学生课堂学习的深化拓展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情况与分析 | 第26-39页 |
第一节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实际情况 | 第26-31页 |
一、资料分析:目前我国初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 | 第26-27页 |
二、现状调查:初中语文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缺失 | 第27-31页 |
第二节 学生问题意识淡薄与缺失的具体表现 | 第31-34页 |
一、学生不想提问 | 第31-32页 |
二、学生不敢提问 | 第32-33页 |
三、学生不善提问 | 第33-34页 |
第三节 学生问题意识淡薄与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34-38页 |
一、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制约着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 第34-36页 |
二、教师的教学理念影响着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 第36-37页 |
三、传统的文化环境束缚着学生问题意识的建立 | 第37页 |
四、考查评价制度阻碍着学生问题意识的系统训练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具体策略 | 第39-50页 |
第一节 营造适合初中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氛围 | 第39-43页 |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 第40-41页 |
二、创设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 第41-42页 |
三、开放提问的自由时空 | 第42页 |
四、协助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 第42-43页 |
第二节 传授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学习方法 | 第43-46页 |
一、掌握设疑方法,培养质疑能力 | 第43-45页 |
二、改善学习方法,促进问题的生成与解决 | 第45-46页 |
第三节 优化教学评价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训练 | 第46-49页 |
一、尊重个性差异,实施个性化评价 | 第47-48页 |
二、鼓励多元解读,注重思维评价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 第54-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56-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