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HRB500级钢筋和PC钢棒在结构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1.2.1 HRB500级钢筋的应用状况 | 第12页 |
1.2.2 PC钢棒的应用状况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3-18页 |
1.3.1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3-15页 |
1.3.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5-18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及计算结果验证 | 第19-45页 |
2.1 概述 | 第19页 |
2.2 大型通用有限元非线性分析软件ABAQUS简介 | 第19-20页 |
2.3 有限元材料本构模型 | 第20-36页 |
2.3.1 混凝土本构模型 | 第20-34页 |
2.3.2 钢筋本构模型 | 第34-36页 |
2.4 建立有限元模型 | 第36-41页 |
2.4.1 模型材料参数 | 第37-38页 |
2.4.2 分析步选取 | 第38页 |
2.4.3 设置接触 | 第38-39页 |
2.4.4 边界条件及荷载 | 第39-40页 |
2.4.5 网络划分 | 第40-41页 |
2.5 有限元计算结果验证 | 第41-43页 |
2.5.1 试验结果 | 第41-42页 |
2.5.2 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 第42-4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3章 高强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桥墩的抗震耗能分析 | 第45-55页 |
3.1 概述 | 第45页 |
3.2 试件设计 | 第45-46页 |
3.3 模拟结果分析 | 第46-54页 |
3.3.1 滞回曲线 | 第46-47页 |
3.3.2 骨架曲线 | 第47-49页 |
3.3.3 位移延性系数 | 第49-51页 |
3.3.4 滞回耗能及能量延性系数 | 第51-52页 |
3.3.5 滞回耗能—时间相关性 | 第52-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基于能量的配PC钢棒桥墩恢复力模型 | 第55-63页 |
4.1 概述 | 第55页 |
4.2 配有PC钢棒桥墩的恢复力模型 | 第55-62页 |
4.2.1 骨架曲线模型 | 第55-58页 |
4.2.2 滞回环模型 | 第58-59页 |
4.2.3 卸载刚度和再加载刚度模型 | 第59-61页 |
4.2.4 滞回耗能模型 | 第61-62页 |
4.2.5 模型的验证 | 第6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5.1 结论 | 第63-64页 |
5.2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