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戏剧音乐理论论文--地方戏曲音乐论文

黄梅戏中高胡伴奏艺术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10页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第7页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第7-8页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第8-10页
第一章 黄梅戏中高胡确立之历史沿革第10-16页
    第一节 “京徽合演”前“胡琴”的演进第10-14页
        一、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第10-11页
        二、黄梅戏最初伴奏形式第11-12页
        三、黄梅戏弦乐伴奏的探索第12-14页
    第二节 “京徽合演”后主胡“高胡”的正式确立第14-16页
        一、黄梅戏主胡的出现第14页
        二、主胡的不断改良及确立第14-15页
        三、黄梅戏主胡结构形制的变革第15-16页
第二章 主奏乐器黄梅戏高胡的伴奏艺术第16-32页
    第一节 黄梅戏高胡的定弦与演奏技法第16-19页
        一、黄梅戏高胡的定弦第16页
        二、黄梅戏高胡的演奏技法第16-19页
    第二节 黄梅戏高胡的过门音乐第19-23页
        一、引导过门第19-21页
        二、衔接过门第21-22页
        三、结尾过门第22-23页
    第三节 黄梅戏高胡的托腔音乐第23-26页
        一、与唱腔为“相同”关系第24-26页
        二、与唱腔为“相异”关系第26页
    第四节 黄梅戏高胡的二度创作第26-32页
        一、唱腔中的二度创作第27-28页
        二、艺术表现中的二度创作第28-30页
        三、对不同腔系的二度创作第30-32页
第三章 黄梅戏高胡伴奏现状分析第32-39页
    第一节 黄梅戏高胡琴师分析第32-36页
        一、在黄梅戏伴奏中担任的“角色”第32-35页
        二、琴师主体分析第35-36页
    第二节 黄梅戏高胡伴奏的艺术发展分析第36-39页
        一、黄梅戏高胡伴奏的艺术发展之现状分析第36-37页
        二、黄梅戏高胡伴奏艺术之发展前景第37-39页
结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附录第42-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二胡伴奏形式之发展
下一篇:约翰·凯奇《弗里曼》练习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