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预防医学、卫生学论文--保健组织与事业(卫生事业管理)论文--医疗卫生制度与机构论文--医疗服务制度论文

吴江区职工医疗保险结算方式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1.2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1.3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医疗保险研究综述第12-15页
        1.2.1 我国医疗保险结算方式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国外医疗保险结算方式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研究依据、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5-17页
        1.3.1 研究依据第15-16页
        1.3.2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3 研究方法第17页
    1.4 创新点第17-18页
第二章 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结算方式及发展情况第18-24页
    2.1 职工医疗保险的主要结算方式第18-22页
        2.1.1 需方的结算方式第18-19页
        2.1.2 供方的结算方式第19-22页
    2.2 职工医疗保险结算方式的发展情况第22-24页
第三章 吴江区职工医疗保险结算方式的现状第24-30页
    3.1 吴江区职工医疗保险参保基本概况介绍第24-25页
    3.2 吴江区职工医疗保险结算方式的发展历程第25-27页
    3.3 吴江区现行的职工医疗保险结算方式第27-30页
        3.3.1 吴江区需方结算方式第27-28页
        3.3.2 吴江区供方结算方式第28-30页
第四章 吴江区职工医疗保险结算方式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第30-35页
    4.1 结算方式未形成动态调节机制第31-32页
    4.2 结算方式复杂,保险经办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第32页
    4.3 资源配置不合理,新的结算方式不具备实施条件第32-33页
    4.4 医疗保险中各类道德风险难于控制第33页
    4.5 与有关政策配套实施衔接不畅第33-35页
第五章 国际医疗保险支付模式的经验教训及借鉴启发第35-40页
    5.1 各国医疗保险支付模式第35-37页
        5.1.1 德国的社保型医疗保险模式及其费用支付模式第35-36页
        5.1.2 英国的国家保险型医疗保险模式及费用支付模式第36页
        5.1.3 美国的当前医疗保险模式及主要支付模式第36页
        5.1.4 新加坡的储蓄型医疗保险模式及主要支付模式第36-37页
    5.2 各国医疗保险结算方式的经验总结第37-38页
        5.2.1 从后付制向预付制发展第37页
        5.2.2 从被动控制向主动控制发展第37页
        5.2.3 从单一方式向混合结算方式发展第37-38页
    5.3 各国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对我国的启示第38-40页
        5.3.1 建立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医疗保险法律体系第38页
        5.3.2 综合运用各种医疗费用的结算方式第38页
        5.3.3 进一步强化参保者的责任意识第38-39页
        5.3.4 鼓励私企进入医疗保险发挥其补充作用第39页
        5.3.5 实现政府与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第39-40页
第六章 完善吴江区医疗保险结算方式的对策第40-43页
    6.1 创新结算方式,采用弹性结算等混合型结算方式第40页
    6.2 完善医保基金预算制度,建立基金预警监控系统第40-41页
    6.3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保险经办机构控制机制第41页
    6.4 通过信息网络平台进行互联共享,深化诚信体系建设第41-42页
    6.5 发挥基本医保的主体作用,引入商业保险分担机制第42页
    6.6 注重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医疗体系第42-43页
总结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致谢第46-47页
作者简介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独立学院辅导员管理研究--以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为例
下一篇:基于lncRNA测序分析K型细胞质温敏雄性不育小麦KTM3315A的育性转换分子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