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船舶工程论文--船舶电气设备、观通设备论文--船用强电设备论文

船舶温差发电的模拟实验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2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2 温差发电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0页
        1.2.1 温差发电技术应用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2 试验台模型研究现状第15-19页
        1.2.3 发电片布置研究现状第19-20页
    1.3 温差发电装置在船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第20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2章 传热学与温差发电理论第22-28页
    2.1 传热学基本理论第22-23页
        2.1.1 热传导第22页
        2.1.2 对流换热第22-23页
        2.1.3 热辐射第23页
    2.2 热电效应第23-26页
        2.2.1 赛贝克效应第23-25页
        2.2.2 帕尔帖效应第25页
        2.2.3 汤姆逊效应第25页
        2.2.4 三种热效应的联系第25-26页
    2.3 半导体温差发电的评价参数第26-27页
        2.3.1 温差发电材料评价参数第26页
        2.3.2 温差发电的输出性能第26-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温差发电系统设计第28-34页
    3.1 温差发电试验台的设计第28-30页
    3.2 发热腔体的设计第30页
    3.3 散热部分的设计第30页
    3.4 数据采集部分的设计第30-33页
        3.4.1 温度数据采集第31页
        3.4.2 电压数据采集第31-32页
        3.4.3 温度场信号的采集第32-33页
    3.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4章 温差发电试验第34-52页
    4.1 温差发电片的选择第34-35页
    4.2 表面温度场的数值模拟第35-38页
        4.2.1 仿真模型的确定第35页
        4.2.2 控制方程第35-37页
        4.2.3 湍流模型第37页
        4.2.4 温度场计算第37-38页
        4.2.5 结果分析第38页
    4.3 热表面与发电装置的接触优化第38-40页
    4.4 温度梯度对温差发电输出性能的影响第40-45页
        4.4.1 温度梯度对发电片输出电压的影响第41-42页
        4.4.2 温度梯度对发电片输出功率的影响第42-45页
    4.5 串并联对温差发电输出性能的影响第45-48页
        4.5.1 串并联对发电片输出电压的影响第45-46页
        4.5.2 串并联对发电片输出功率的影响第46-48页
    4.6 两级温差发电实验第48-51页
        4.6.1 两级温差发电的结构第48-49页
        4.6.2 两级温差发电的输出电压第49-50页
        4.6.3 两级温差发电的输出功率第50-51页
    4.7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5章 船舶余热发电量与经济性分析第52-59页
    5.1 温度场分布第52-53页
    5.2 发电量计算第53-54页
    5.3 经济性分析第54-58页
        5.3.1 发电成本计算第54-57页
        5.3.2 经济性计算第57页
        5.3.3 环境价值第57-58页
    5.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6.1 结论第59-60页
    6.2 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7页
致谢第67-68页
个人简介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解海水法脱除船舶柴油机废气中NO_x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超大型船舶通航对航道通过能力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