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际 | 第10-11页 |
1.2.2 国内 | 第11-12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2 研究路线 | 第13-14页 |
1.5 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基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研究的相关理论 | 第15-19页 |
2.1 相关概念阐述 | 第15-16页 |
2.1.1 素养 | 第15页 |
2.1.2 化学素养 | 第15页 |
2.1.3 核心素养 | 第15-16页 |
2.1.4 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 第16页 |
2.2 教学策略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3 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7-19页 |
2.3.1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 第17页 |
2.3.2 终身学习理论 | 第17-18页 |
2.3.3 STSE教育理念 | 第18-19页 |
3 初中化学“核心素养”模型的建构 | 第19-33页 |
3.1 “核心素养”三维体系的理论基础 | 第19页 |
3.2 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分析 | 第19-21页 |
3.2.1 用微观视角认识世界的学科 | 第20页 |
3.2.2 用特定语言表达的学科 | 第20页 |
3.2.3 以实验为研究基础的学科 | 第20-21页 |
3.3 “核心素养”的文献分析 | 第21-24页 |
3.3.1 知识维度 | 第21-22页 |
3.3.2 能力维度 | 第22-23页 |
3.3.3 价值观维度 | 第23-24页 |
3.3.4 小结 | 第24页 |
3.4 “核心素养”的调查研究 | 第24-32页 |
3.4.1 调查问卷的编制 | 第24-25页 |
3.4.2 调查对象 | 第25页 |
3.4.3 问卷的基本信息分析 | 第25-26页 |
3.4.4 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 | 第26-32页 |
3.5 “核心素养”模型的确定 | 第32-33页 |
4 基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 第33-47页 |
4.1 基本化学语言 | 第33-35页 |
4.1.1 语言规范化 | 第33页 |
4.1.2 加强分析比较 | 第33-34页 |
4.1.3 增加学生反馈 | 第34-35页 |
4.2 微观概念 | 第35-36页 |
4.2.1 应用多媒体 | 第35页 |
4.2.2 采用类比教学 | 第35-36页 |
4.3 常见元素知识 | 第36-38页 |
4.3.1 建构知识网络图 | 第36-37页 |
4.3.2 联系生活实际 | 第37页 |
4.3.3 利用化学实验 | 第37-38页 |
4.4 物质变化与守恒 | 第38-39页 |
4.4.1 学科间相互联系 | 第38-39页 |
4.4.2 追根溯源反应本质 | 第39页 |
4.5 处理信息能力 | 第39-41页 |
4.5.1 选用有意义信息 | 第39-40页 |
4.5.2 合理设计课后作业 | 第40-41页 |
4.6 化学学习能力 | 第41-43页 |
4.6.1 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化 | 第41页 |
4.6.2 优化化学学习方法 | 第41-42页 |
4.6.3 强化自主学习习惯 | 第42-43页 |
4.7 实验探究能力 | 第43-45页 |
4.7.1 创设实验条件 | 第43页 |
4.7.2 注重实验操作 | 第43-44页 |
4.7.3 引导实验探究 | 第44-45页 |
4.8 科学态度与绿色化学思想 | 第45-47页 |
4.8.1 渗透科学态度及绿色化学思想 | 第45页 |
4.8.2 践行科学方法和绿色化学行为 | 第45-47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47-49页 |
5.1 总结 | 第47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1. 初中化学核心素养调查问卷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