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4 相关概念 | 第13-14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IHE PIX集成规范和医疗文档共享模式 | 第16-27页 |
2.1 IHE PIX集成规范 | 第16-19页 |
2.2 医疗文档共享模式 | 第19-25页 |
2.2.1 共享模式需求分析 | 第19-20页 |
2.2.2 共享模式介绍 | 第20-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3章 机构级患者主索引和患者身份识别 | 第27-42页 |
3.1 机构级患者主索引 | 第27-31页 |
3.1.1 机构级患者主索引简介 | 第27-28页 |
3.1.2 基于IHE PIX的跨域EMPI协同模式 | 第28-31页 |
3.1.3 患者主索引和唯一标识号 | 第31页 |
3.2 患者身份唯一标识方案研究 | 第31-34页 |
3.2.1 分配序列号 | 第32页 |
3.2.2 生物特征识别 | 第32页 |
3.2.3 ID+PID方案 | 第32-33页 |
3.2.4 患者身份识别技术和标识方法的对比研究 | 第33-34页 |
3.3 患者身份识别 | 第34-38页 |
3.3.1 患者身份识别字段筛选 | 第34-36页 |
3.3.2 患者基本信息匹配 | 第36-37页 |
3.3.3 地址信息匹配 | 第37-38页 |
3.4 患者身份匹配算法的设计 | 第38-41页 |
3.4.1 患者身份完全匹配算法 | 第38-39页 |
3.4.2 患者身份增量匹配算法 | 第39-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PIX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 第42-50页 |
4.1 EMPI建立的方法 | 第42页 |
4.2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 第42-45页 |
4.2.1 PIX自动匹配模块 | 第43页 |
4.2.2 PIX人工匹配模块 | 第43-44页 |
4.2.3 PIX查询应用模块 | 第44-45页 |
4.2.4 用户管理模块 | 第45页 |
4.3 PIX系统的工作流程 | 第45-49页 |
4.3.1 PIX和XDS相结合的框架 | 第45-46页 |
4.3.2 人工匹配和自动匹配的工作流程 | 第46-48页 |
4.3.3 PIX查询模块工作流程 | 第48-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PIX系统测试 | 第50-60页 |
5.1 系统数据库设计 | 第50-54页 |
5.1.1 数据库表概要说明 | 第50-51页 |
5.1.2 数据库表之间的对应关系 | 第51页 |
5.1.3 数据表介绍 | 第51-54页 |
5.2 系统功能测试 | 第54-55页 |
5.3 系统性能测试 | 第55-59页 |
5.3.1 需求分析 | 第55-56页 |
5.3.2 评价标准 | 第56-57页 |
5.3.3 实验结果 | 第57-5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0-62页 |
6.1 总结 | 第60-61页 |
6.2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