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公司员工满意度调查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员工满意度的作用 | 第11-12页 |
1.2.1 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 第11-12页 |
1.2.2 知识经济发展时代的需要 | 第12页 |
1.2.3 企业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 第12页 |
1.2.4 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6页 |
1.4.1 研究的内容 | 第14-15页 |
1.4.2 研究的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基础理论 | 第16-20页 |
2.1 员工满意及员工满意度定义 | 第16页 |
2.1.1 员工满意 | 第16页 |
2.1.2 员工满意度 | 第16页 |
2.2 员工满意度理论 | 第16-18页 |
2.2.1 工作特征模型 | 第16-17页 |
2.2.2 公平理论 | 第17页 |
2.2.3 需要层次理论 | 第17页 |
2.2.4 双因素理论 | 第17-18页 |
2.2.5 期望理论 | 第18页 |
2.3 员工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18-20页 |
第3章 LY公司员工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20-26页 |
3.1 LY公司特征分析 | 第20页 |
3.2 LY公司员工情况分析 | 第20-21页 |
3.2.1 员工整体素质一般 | 第20-21页 |
3.2.2 需求层次差异较大 | 第21页 |
3.2.3 人员流动性较大 | 第21页 |
3.3 LY公司员工满意度构成 | 第21-24页 |
3.3.1 对工作回报的满意度 | 第22页 |
3.3.2 对工作群体的满意度 | 第22页 |
3.3.3 对工作条件的满意度 | 第22-23页 |
3.3.4 对企业管理的满意度 | 第23页 |
3.3.5 对企业文化的满意度 | 第23-24页 |
3.4 LY公司员工满意度模型的选择 | 第24-26页 |
第4章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6-39页 |
4.1 问卷设计 | 第26页 |
4.2 确定样本 | 第26-27页 |
4.3 数据统计 | 第27-32页 |
4.3.1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测 | 第27-29页 |
4.3.2 LY公司人员基本情况调查统计 | 第29-30页 |
4.3.3 测量维度情况统计 | 第30-32页 |
4.4 数据分析 | 第32-39页 |
4.4.1 LY公司人员基本情况数据分析 | 第32-36页 |
4.4.2 LY公司测量维度满意度分析 | 第36-39页 |
第5章 对策和建议 | 第39-49页 |
5.1 提高员工对社会地位认识的对策和建议 | 第40-42页 |
5.1.1 加大企业文化社会化建设,强化宣传力度 | 第40页 |
5.1.2 提高员工职业素质和职业操守 | 第40-41页 |
5.1.3 加强员工主人翁意识的培养 | 第41-42页 |
5.2 改善加班工资的对策和建议 | 第42-43页 |
5.3 增强员工成就感的对策和建议 | 第43-44页 |
5.3.1 工作带来成就感 | 第43页 |
5.3.2 信任带来成就感 | 第43页 |
5.3.3 荣誉带来成就感 | 第43-44页 |
5.4 改革晋升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 第44-47页 |
5.4.1 选择员工—避免“彼得原理陷阱” | 第44-45页 |
5.4.2 员工选择—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 | 第45-46页 |
5.4.3 企业建立适应性考核体系 | 第46-47页 |
5.5 正确行使职位权力的对策和建议 | 第47-49页 |
5.5.1 正确授权 | 第47-48页 |
5.5.2 正确用权 | 第48-49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 | 第49-52页 |
6.1 结论 | 第49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49-51页 |
6.2.1 从员工角度出发 | 第49-50页 |
6.2.2 从管理者角度出发 | 第50-51页 |
6.3 研究不足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1 员工满意度调查问卷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