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8页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第9页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9-12页 |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 | 第12-13页 |
1.3.1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结构 | 第12-13页 |
1.3.2 课题拟解决的问题 | 第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5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2章 群体性劳动关系矛盾理论概述 | 第14-18页 |
2.1 群体性劳动关系矛盾的相关概念及特点分析 | 第14-15页 |
2.1.1 群体性劳动关系矛盾的含义及特征 | 第14-15页 |
2.1.2 现存群体性劳动关系矛盾的法律内涵 | 第15页 |
2.2 治理理论的基本要义 | 第15-16页 |
2.3 治理理论对解决此类纠纷问题的启示 | 第16-18页 |
2.3.1 劳动者群体和企业等主体双方应通过加强协调沟通来完善治理的网络结构 | 第16页 |
2.3.2 工会和企联、工商联等代表组织应合作参与问题的处置 | 第16-17页 |
2.3.3 政府应明确制定行为准则和调解的主体责任 | 第17-18页 |
第3章 上海市群体性劳动关系矛盾现状分析 | 第18-26页 |
3.1 上海市群体性劳动关系矛盾的总体情况 | 第18-21页 |
3.1.1 上海市群体性劳动关系矛盾的数量和涉及人数 | 第18-19页 |
3.1.2 上海市群体性劳动关系矛盾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19页 |
3.1.3 通过司法渠道解决群体性劳动关系矛盾案件数量和涉及人数 | 第19-20页 |
3.1.4 发生群体性劳动关系矛盾企业经营现状 | 第20-21页 |
3.2 现行调整群体性劳动关系矛盾的主要做法 | 第21-26页 |
3.2.1 集体劳动关系调整制度的总体建设现状 | 第21-23页 |
3.2.2 本市处置群体性劳动关系矛盾的主要做法 | 第23-26页 |
3.2.2.1 群体性劳动关系矛盾处置以行政方式为主 | 第23-24页 |
3.2.2.2 加强日常监控,发挥应急联动作用 | 第24-25页 |
3.2.2.3 加大劳动争议调解力度,提高仲裁办案效率 | 第25-26页 |
第4章 上海市处置群体性劳动关系矛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6-36页 |
4.1 处置制度面临的问题 | 第26-28页 |
4.1.1 制度性问题 | 第26页 |
4.1.2 经济和社会问题 | 第26-27页 |
4.1.3 当事人自身问题 | 第27-28页 |
4.2 处置方式面临的问题 | 第28-33页 |
4.2.1 处置方式尚未纳入集体协商制度框架 | 第28-30页 |
4.2.2 行政手段方式存在客观缺陷 | 第30-32页 |
4.2.3 劳动者集体行动无序化 | 第32-33页 |
4.3 导致群体性劳动关系矛盾的主要原因 | 第33-36页 |
4.3.1 表现形式多样 | 第33页 |
4.3.2 诉求表达单一 | 第33-34页 |
4.3.3 纠纷类型特殊 | 第34-35页 |
4.3.4 所处行业低端 | 第35页 |
4.3.5 发生地域偏远 | 第35页 |
4.3.6 处理难度提高 | 第35-36页 |
第5章 完善上海市群体性劳动关系矛盾处置机制的对策 | 第36-45页 |
5.1 加强制度性建设的主要思路和建议 | 第36-38页 |
5.1.1 发生层面,矛盾与制度没有交集 | 第36-37页 |
5.1.2 处置层面,通过压力机制将无序化的矛盾纳入到有序化的制度框架内 | 第37-38页 |
5.2 加强对劳动者保护的主要思路和建议 | 第38-40页 |
5.2.1 完善集体协商制度 | 第38-39页 |
5.2.1.1 集体协商要切实发挥作用 | 第38页 |
5.2.1.2 完善现行的集体协商制度 | 第38-39页 |
5.2.1.3 集体协商争议处理制度要纳入利益性纠纷 | 第39页 |
5.2.2 工会组织要进一步发挥作用 | 第39-40页 |
5.3 完善处置方式的主要思路和建议 | 第40-45页 |
5.3.1 不断改善权利性纠纷的处置方式 | 第40-41页 |
5.3.1.1 坚持依法处置的原则 | 第40页 |
5.3.1.2 集体争议仲裁要落实三方组庭 | 第40-41页 |
5.3.2 整合经济和法律制度资源,形成社会压力机制 | 第41-42页 |
5.3.2.1 经济成本压力 | 第41页 |
5.3.2.2 设置行为“红线” | 第41页 |
5.3.2.3 明确法律责任 | 第41-42页 |
5.3.2.4 其他压力 | 第42页 |
5.3.3 政府部门更好发挥维护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定位 | 第42-45页 |
5.3.3.1 做好法律规则的维护者 | 第42-43页 |
5.3.3.2 做好劳资矛盾的协调者 | 第43页 |
5.3.3.3 其他保障措施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