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交通系统论文

疲劳状态下驾驶人生理及眼动特征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23页
   ·课题来源第10页
   ·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0-11页
     ·研究的目的第10页
     ·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20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9-20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技术路线第21-23页
第2章 疲劳状态下驾驶人生理及眼动特征实验第23-33页
   ·驾驶人疲劳的界定及影响因素第23-24页
     ·驾驶人疲劳的界定第23页
     ·驾驶人疲劳的影响因素第23-24页
   ·实验测试指标筛选第24-25页
     ·生理特征测试指标第24页
     ·眼动特征测试指标第24-25页
   ·实验仪器选取第25-26页
     ·Nexus-10 多通道生物生理记录仪第25页
     ·IView X HED 眼动仪第25-26页
   ·实验方案设计及实施第26-30页
     ·实验路段第26页
     ·实验器材第26-27页
     ·实验对象第27-28页
     ·实验步骤第28-30页
     ·注意事项第30页
   ·实验数据预处理第30-31页
     ·实验数据提取第30页
     ·脑电测试数据预处理第30-31页
     ·心电测试数据预处理第31页
     ·眼动测试数据预处理第31页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3章 疲劳状态下驾驶人生理特征第33-51页
   ·疲劳状态下驾驶人脑电特征第33-38页
     ·傅立叶变换基本理论第33-34页
     ·脑电波指标第34-35页
     ·脑电波指标变化规律第35-38页
   ·疲劳状态下驾驶人心电特征第38-47页
     ·CO 复杂度第38-40页
     ·心率变异性第40-47页
   ·驾驶人疲劳状态生理评判关键指标第47-50页
     ·生理测量关键指标确定第47-48页
     ·驾驶生理疲劳度第48-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4章 疲劳状态下驾驶人眼动特征第51-66页
   ·疲劳状态下驾驶人眨眼特征第51-53页
     ·眨眼持续时间第51-52页
     ·眨眼频率第52-53页
   ·疲劳状态下驾驶人注视特征第53-60页
     ·注视点分布第53-57页
     ·注视时间百分比第57页
     ·注视转移第57-60页
   ·疲劳状态下驾驶人眼跳特征第60-62页
     ·眼跳幅度第60-61页
     ·眼跳平均速度第61-62页
   ·驾驶人疲劳状态眼动评判关键指标第62-65页
     ·眼动测量关键指标确定第62-63页
     ·驾驶眼动疲劳度第63-65页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5章 基于生理及眼动特征的驾驶人疲劳状态评判第66-82页
   ·信息融合技术基本原理第66-69页
     ·信息融合的概念及优势第66-67页
     ·信息融合方法的对比分析第67-69页
     ·驾驶人疲劳状态评判方法的确定第69页
   ·驾驶人疲劳状态BP 神经网络评判模型第69-77页
     ·BP 神经网络学习的过程及算法第69-71页
     ·驾驶人疲劳状态BP 神经网络评判模型的建立第71-74页
     ·驾驶人疲劳状态BP 神经网络评判模型的训练效果第74-77页
   ·驾驶人疲劳状态BP 神经网络评判模型验证第77-81页
     ·驾驶生理疲劳度为单输入元素第77-78页
     ·驾驶眼动疲劳度为单输入元素第78-80页
     ·驾驶生理疲劳度与驾驶眼动疲劳度为双输入元素第80-81页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结论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89-92页
致谢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酒精作用下驾驶人特性实验研究
下一篇:路段行人过街元胞自动机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