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当代百种曲》看古代戏曲语言的当代传承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1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7页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第7-10页 |
三、论文结构及创新点 | 第10-11页 |
第二章 当代戏曲曲词的接受传统与自觉演变 | 第11-25页 |
一、戏曲文学性衰微之后的再度回归 | 第11-15页 |
二、雅化传统继承中的趋俗倾向 | 第15-20页 |
三、音乐性要求下的曲词形式变化 | 第20-25页 |
第三章 当代戏曲宾白的传统继承与时代变化 | 第25-47页 |
一、从忽略宾白到曲白并重 | 第25-29页 |
二、从曲白各职到曲白交融 | 第29-35页 |
三、赋予宾白更为丰富的审美功能 | 第35-47页 |
(一)增加宾白的动作性 | 第35-38页 |
(二)强化宾白的个性化色彩 | 第38-43页 |
(三)保留宾白的韵律化美感 | 第43-47页 |
第四章 当代戏曲剧本舞台提示语的继承与发展 | 第47-60页 |
一、从科介到舞台提示语 | 第47-49页 |
二、当代舞台提示语的由简趋繁 | 第49-52页 |
三、当代舞台提示语的散文化 | 第52-56页 |
四、完整叙事中的当代舞台提示 | 第56-6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后记 | 第63-6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