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国教育事业论文--教育制度论文--义务教育论文

我国基础教育的政府财政投入问题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论文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论文选题背景第10-11页
     ·选题目的及意义第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在基础教育的内涵及性质方面第11-12页
     ·在基础教育投入体制方面第12页
     ·在基础教育投入结构方面第12页
     ·在基础教育的公平性与效率性关系方面第12-13页
     ·在基础教育政府财政投入的产出效率方面第13-14页
   ·论文总体思路、研究方法第14页
     ·总体思路第14页
     ·研究方法第14页
   ·论文创新之处第14-16页
第2章 我国基础教育政府财政投入规模分析第16-28页
   ·绝对量指标分析第16-18页
     ·学校规模教学效益不断提高第17-18页
     ·师资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改善第18页
   ·相对量指标分析第18-22页
     ·基础教育总经费占GDP的比重第19-20页
     ·基础教育财政投入占总财政投入的比重第20-22页
   ·平均量指标分析第22-26页
     ·人均基础教育经费第22-23页
     ·生均基础教育事业经费第23-26页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3章 我国基础教育政府财政投入结构分析第28-40页
   ·按功能划分的结构分析第28-30页
     ·从基础教育经费的纵向使用来分析第28-29页
     ·从基础教育经费的横向使用来分析第29-30页
   ·按地区划分的结构分析第30-37页
     ·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的投入比较第30-31页
     ·城市和乡村的投入比较第31-37页
   ·按权责划分的结构分析第37-38页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4章 我国基础教育财政投入效率分析第40-46页
   ·基础教育的人才收益率第40-41页
   ·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率第41-42页
     ·设备配置使用率第41-42页
     ·资源整体利用率第42页
   ·基础教育的人力资本利用率第42-43页
   ·学校的布局和规模效率第43-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5章 基于生均经费平衡法的财政投入分配第46-56页
   ·生均经费平衡法概述第46-49页
     ·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必要性第46-47页
     ·生均经费平衡法含义第47页
     ·生均经费平衡法的影响因素第47-49页
   ·生均经费平衡法衡量指标的计算方法、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第49-51页
     ·生均经费平衡法衡量指标的计算方法第49页
     ·生均经费平衡法衡量指标的设计原则第49-50页
     ·生均经费平衡法的注意事项第50-51页
   ·生均经费平衡法的实证分析和比较第51-52页
     ·政府财政对基础教育的传统投入模式第51-52页
     ·基于生均经费平衡法的政府基础教育财政投入第52页
   ·生均经费平衡法的评价第52-53页
   ·本章小结第53-56页
第6章 我国基础教育的财政投入对策第56-64页
   ·不断增加基础教育财政投入总量第56-58页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与财政预算结构第56页
     ·建立恰当的教育价格调节机制第56-57页
     ·扶持民办教育第57页
     ·拓宽筹集基础教育资金渠道第57-58页
   ·优化基础教育财政投入结构第58-60页
     ·提高基础教育的公用经费比例第58页
     ·将基础教育财政投入责任适当上移第58-59页
     ·加大纵向投入,实现教育水平均等化第59页
     ·创新横向投入,促进教育水平均衡化第59-60页
   ·提高基础教育财政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第60-61页
     ·加强资金管理,引入基础教育成本核算机制第60页
     ·加强学校管理,控制学校的适度规模第60页
     ·加强布局管理,做好科学合理的教育规划第60-61页
   ·建立健全基础教育财政投入的相关制度第61-63页
     ·通过立法,建立基础教育财政投入保障制度第61页
     ·强化监管,推行基础教育政府采购制度第61-62页
     ·改革税制,规范各级政府基础教育财政转移制度第62页
     ·注重绩效,完善基础教育财政投入评估制度第62-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结论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8-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评价研究
下一篇:网络自主学习模式评价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