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研究缘由及研究意义 | 第8-16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8-14页 |
(一) 中学生阅读现状的问卷调查和分析 | 第8-12页 |
(二) 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必要性 | 第12页 |
(三) 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微型写作介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势 | 第12-14页 |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6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第二章 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理论依据 | 第16-20页 |
一、 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研究的探索 | 第16-17页 |
(一) 历史名人对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论题的思考 | 第16页 |
(二) 当代教育研究者对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论题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 | 第16-17页 |
二、 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7-20页 |
(一) 新课程改革阅读教学理念 | 第17-18页 |
(二) 迁移理论 | 第18-20页 |
第三章 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微型写作介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原则 | 第20-22页 |
一、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 第20页 |
二、 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点契合的原则 | 第20-21页 |
三、 及时评价反馈原则 | 第21-22页 |
第四章 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微型写作介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 第22-52页 |
一、 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准备策略 | 第22-23页 |
(一) 钻研文本,确定教学重点 | 第22页 |
(二) 选择以写促读的切入点 | 第22-23页 |
二、 课内精读策略 | 第23-44页 |
(一) 写在课前 | 第24-25页 |
(二) 写在课中 | 第25-42页 |
(三) 写在课后 | 第42-44页 |
三、 课外阅读策略 | 第44-52页 |
(一) 教师指导 | 第44-46页 |
(二) 制定具体措施 | 第46页 |
(三) 开展活动,展示阅读成果 | 第46-51页 |
(四) 评价要多元,确保每个学生读后心中有收获 | 第51-52页 |
第五章 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微型写作介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效果和问题 | 第52-55页 |
一、 实践效果 | 第52-53页 |
(一) 促发学生阅读内动力 | 第52页 |
(二) 促使学生进行深度阅读 | 第52-53页 |
(三) 促成学生阅读习惯 | 第53页 |
二、 实践中注意的问题 | 第53-55页 |
(一) 针对文本,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解读水平 | 第53-54页 |
(二) 安排写时应考虑以下事项 | 第54-55页 |
注释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附录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