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背景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1-14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2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2-13页 |
·本文的缺陷与不足 | 第13-14页 |
2 私营企业三方协商机制相关理论及现实分析 | 第14-23页 |
·和谐劳动关系及三方协商机制的概念 | 第14-15页 |
·和谐劳动关系 | 第14页 |
·三方协商机制 | 第14-15页 |
·三方协商机制在私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的意义 | 第15页 |
·政府在私营企业三方协商机制中发挥作用的依据及方式 | 第15-18页 |
·政府发挥作用的理论依据 | 第15-17页 |
·政府发挥作用的方式 | 第17-18页 |
·我国私营企业三方协商机制中的问题 | 第18-23页 |
·劳资主体严重失衡 | 第18-20页 |
·工会缺乏代表性 | 第20-21页 |
·雇主组织缺乏代表性 | 第21页 |
·政府作用不足 | 第21-23页 |
3 私营企业三方协商机制中政府作用的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 第23-40页 |
·我国私营企业三方协商机制中的政府作用变迁 | 第23-25页 |
·“一字型”三方关系 | 第23页 |
·“双边型”三方关系 | 第23-24页 |
·“三边型”三方关系 | 第24-25页 |
·我国私营企业三方协商机制中的政府作用现状 | 第25-34页 |
·设置国家层面的三方协商机制 | 第25-28页 |
·培育劳方主体 | 第28-30页 |
·培育资方主体 | 第30-32页 |
·完善劳动法律环境 | 第32-33页 |
·营造三方协商外部环境 | 第33-34页 |
·我国私营企业三方协商机制中政府作用的不足 | 第34-40页 |
·政府角色定位失败 | 第34-35页 |
·三方协商会议代表性不足 | 第35页 |
·劳动仲裁制度设计缺陷 | 第35-36页 |
·对劳资主体的过度干预 | 第36-38页 |
·劳动法律体系不完善 | 第38页 |
·外部环境培育不足 | 第38-40页 |
4 发达国家三方协商机制中政府作用借鉴 | 第40-46页 |
·发达国家政府在三方协商机制中的作用 | 第40-43页 |
·美国政府在三方协商机制中的作用 | 第40-41页 |
·英国政府在三方协商机制中的作用 | 第41-42页 |
·日本政府在三方协商机制中的作用 | 第42-43页 |
·发达国家三方协商机制中的政府作用启示 | 第43-46页 |
·独立仲裁机构,优化仲裁程序 | 第43-44页 |
·倡导工会多元化、增强工会独立性 | 第44-45页 |
·积极完善劳动法制建设 | 第45页 |
·法规、政策的出台应具有时效性 | 第45-46页 |
5 正确发挥政府作用完善私营企业三方协商机制 | 第46-57页 |
·明确政府目标与政府角色 | 第46-48页 |
·明确政府发挥作用的目标 | 第46-47页 |
·明确政府应扮演的角色 | 第47-48页 |
·具体对策与建议 | 第48-57页 |
·发展三方协商会议为国家三方协商委员会 | 第48-49页 |
·优化劳动争议仲裁制度设计 | 第49-50页 |
·提高劳动者素质,完善工会体系设置 | 第50-52页 |
·加强雇主行为规制,优化雇主协会设置与管理 | 第52-54页 |
·完善劳动法律体系建设 | 第54-56页 |
·优化三方协商外部环境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