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文艺思潮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1 导论 | 第14-44页 |
·选题缘由和意义 | 第14-20页 |
·选题缘由 | 第14-16页 |
·选题意义 | 第16-2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2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6-29页 |
·研究特点与难点 | 第29-33页 |
·研究特点 | 第29-31页 |
·研究难点 | 第31-33页 |
·研究态度与方法 | 第33-42页 |
·研究态度 | 第33-37页 |
·研究方法 | 第37-42页 |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42-44页 |
·研究思路 | 第42-43页 |
·研究框架 | 第43-44页 |
2 文艺思潮的基础理论概述 | 第44-63页 |
·文艺思潮的概念和要素 | 第44-53页 |
·文艺思潮的基本概念 | 第44-49页 |
·文艺思潮的构成要素 | 第49-53页 |
·文艺思潮形成的社会条件 | 第53-57页 |
·社会经济环境 | 第54-55页 |
·社会政治环境 | 第55-56页 |
·思想环境的变化 | 第56-57页 |
·文艺思潮的社会功能 | 第57-63页 |
·文艺思潮的社会认识功能 | 第57-58页 |
·文艺思潮的观念整合功能 | 第58页 |
·文艺思潮的社会影响功能 | 第58-59页 |
·文艺思潮的社会作用 | 第59-63页 |
3 当代中国文艺思想研究的指导思想 | 第63-99页 |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思想 | 第63-68页 |
·文艺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 | 第63-64页 |
·艺术的本质 | 第64-65页 |
·艺术掌握世界方式的基本规律 | 第65-68页 |
·列宁的文艺思想 | 第68-76页 |
·文艺的反映论基础 | 第68-72页 |
·文艺的党性原则 | 第72-74页 |
·文艺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 | 第74-75页 |
·两种民族文化 | 第75-76页 |
·批判继承优秀文化遗产 | 第76页 |
·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思想 | 第76-99页 |
·毛泽东的文艺思想 | 第77-89页 |
·邓小平的文艺思想 | 第89-94页 |
·江泽民的文艺思想 | 第94-96页 |
·胡锦涛的文艺思想 | 第96-99页 |
4 当代中国人本主义文艺思潮评析 | 第99-108页 |
·当代中国人本主义文艺思潮的兴起 | 第99-103页 |
·马克思主义与人本主义的根本区别 | 第100-101页 |
·人与异化问题 | 第101-103页 |
·人本主义文艺思潮的基本观点和表现 | 第103-105页 |
·当代中国人本主义文艺思潮的社会影响 | 第105-108页 |
5 当代中国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评析 | 第108-122页 |
·当代中国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兴起 | 第108-110页 |
·当代中国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表现形式 | 第110-115页 |
·先锋艺术的表现形式 | 第110-112页 |
·解构主义的表现形式 | 第112-113页 |
·新现实小说的表现形式 | 第113-114页 |
·新历史小说的表现形式 | 第114-115页 |
·当代中国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基本特点 | 第115-118页 |
·当代中国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实质 | 第118-122页 |
·在创作内容方面 | 第118-119页 |
·在创作形式方面 | 第119-122页 |
6 当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文艺思潮评析 | 第122-137页 |
·当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文艺思潮的兴起 | 第122-127页 |
·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 | 第122-124页 |
·当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文艺思潮泛起的特点 | 第124-127页 |
·当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文艺思潮表现特点 | 第127-132页 |
·历史边缘的文艺颠覆 | 第127-129页 |
·“去历史”现象 | 第129-131页 |
·“零度写作”与“文学的终结” | 第131-132页 |
·当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文艺思潮的实质 | 第132-137页 |
7 当代中国消费主义文艺思潮评析 | 第137-152页 |
·当代中国消费主义文艺思潮的兴起 | 第137-141页 |
·当代中国消费主义产生的背景 | 第137-140页 |
·当代中国消费主义文艺思潮的流变 | 第140-141页 |
·当代中国消费主义文艺思潮的表现与特点 | 第141-145页 |
·“模式”化的生产 | 第141-143页 |
·噱头制造 | 第143-144页 |
·游戏式颠覆 | 第144-145页 |
·当代中国消费主义文艺思潮的实质 | 第145-152页 |
·历史消费的表现 | 第146-147页 |
·过度的经典戏改编 | 第147-152页 |
8 当代中国低俗化文艺思潮评析 | 第152-169页 |
·当代中国低俗化文艺思潮的兴起 | 第152-158页 |
·低俗化的含义 | 第152-153页 |
·当代中国低俗化文艺思潮的形成原因 | 第153-158页 |
·低俗化文艺思潮的表现与特点 | 第158-165页 |
·新闻节目的娱乐化趋向 | 第158-159页 |
·哗众取宠的民生新闻盛行 | 第159-160页 |
·电视娱乐节目的低俗化 | 第160-165页 |
·低俗化文艺思潮的社会影响 | 第165-169页 |
9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艺思潮 | 第169-179页 |
·推进理论创新,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影响力 | 第170-171页 |
·提升科学认识,客观评判多样化文艺思潮社会作用 | 第171-173页 |
·加强疏通管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作用 | 第173-175页 |
·开展文艺批评,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 第175-179页 |
参考文献 | 第179-183页 |
后记 | 第183-18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科研论文 | 第184-1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