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营销动态能力的结构维度与关键驱动因素研究--资源与制度的双重视角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2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0-43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20-29页 |
一、 现实背景 | 第20-23页 |
二、 理论背景 | 第23-29页 |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目的 | 第29-32页 |
一、 研究问题及思路 | 第29-30页 |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30-32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32-40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32-36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36-40页 |
第四节 研究创新点 | 第40-4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43-95页 |
第一节 企业动态能力研究 | 第43-60页 |
一、 企业动态能力的理论起源 | 第43-45页 |
二、 企业动态能力的内涵 | 第45-49页 |
三、 企业动态能力的影响因素 | 第49-52页 |
四、 企业动态能力与绩效 | 第52-60页 |
第二节 企业营销能力研究 | 第60-81页 |
一、 企业营销能力的内涵 | 第60-63页 |
二、 企业营销能力的结构维度 | 第63-70页 |
三、 企业营销能力的效用 | 第70-77页 |
四、 企业营销能力的提升路径 | 第77-81页 |
第三节 营销动态能力研究的新进展 | 第81-89页 |
一、 营销动态能力的理论脉络 | 第81-83页 |
二、 营销动态能力的内涵探索 | 第83-84页 |
三、 营销动态能力的维度分析 | 第84-89页 |
第四节 现有研究评述及对本研究的启示 | 第89-95页 |
一、 动态能力研究评述与启示 | 第89-91页 |
二、 营销能力研究评述与启示 | 第91-93页 |
三、 营销动态能力研究评述与启示 | 第93-95页 |
第三章 总体模型构建与研究设计 | 第95-126页 |
第一节 理论推导与总体模型构建 | 第95-105页 |
一、 国际营销动态能力概念的发展脉络 | 第95-98页 |
二、 国际营销动态能力结构维度的分析视角 | 第98-99页 |
三、 资源与制度视角下的国际营销动态能力研究 | 第99-105页 |
第二节 研究设计与流程 | 第105-117页 |
一、 研究范式比较与选择 | 第105-109页 |
二、 混合方法的研究设计 | 第109-112页 |
三、 整体研究流程 | 第112-113页 |
四、 问卷开发流程 | 第113-117页 |
第三节 研究数据收集与评价 | 第117-126页 |
一、 研究数据收集 | 第117-121页 |
二、 数据分析方法 | 第121-122页 |
三、 调研样本统计 | 第122-123页 |
四、 数据质量评价 | 第123-126页 |
第四章 国际营销动态能力的结构维度 | 第126-155页 |
第一节 国际营销动态能力的内涵界定 | 第126-132页 |
一、 国际营销动态能力的理论背景 | 第127-129页 |
二、 国际营销动态能力的内涵界定 | 第129-130页 |
三、 国际营销动态能力与其他关键概念的区别 | 第130-132页 |
第二节 国际营销动态能力的结构维度划分 | 第132-136页 |
一、 国际营销动态能力结构维度的分析依据 | 第132-134页 |
二、 国际营销动态能力的结构模型 | 第134-136页 |
第三节 国际营销动态能力结构模型的实证检验 | 第136-155页 |
一、 构念概念化与问卷开发 | 第136-144页 |
二、 预调研与问卷修正 | 第144-147页 |
三、 正式调研数据的质量检验 | 第147-150页 |
四、 国际营销动态能力结构模型 | 第150-153页 |
五、 结论讨论 | 第153-155页 |
第五章 资源因素与国际营销动态能力 | 第155-211页 |
第一节 资源因素的内涵及效用 | 第155-165页 |
一、 资源的内涵 | 第156-161页 |
二、 资源因素与企业能力 | 第161-165页 |
第二节 资源因素与 IMDCs 驱动关系模型构建 | 第165-182页 |
一、 资源因素的基本构面 | 第165-168页 |
二、 研究模型构建 | 第168页 |
三、 研究假设发展 | 第168-182页 |
第三节 模型核心构念测量与评价 | 第182-198页 |
一、 构念概念化与问卷开发 | 第182-195页 |
二、 预调研与问卷修正 | 第195-198页 |
三、 正式调研与样本情况 | 第198页 |
第四节 模型实证检验与结论 | 第198-211页 |
一、 观测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98-199页 |
二、 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 第199-201页 |
三、 研究假设检验与结论 | 第201-209页 |
四、 结论讨论 | 第209-211页 |
第六章 制度因素与国际营销动态能力 | 第211-262页 |
第一节 制度因素的涵义及效用 | 第211-217页 |
一、 制度的涵义 | 第212-213页 |
二、 制度因素与企业行为 | 第213-217页 |
第二节 制度因素与 IMDCs 驱动关系模型构建 | 第217-236页 |
一、 制度因素的基础系统 | 第217-221页 |
二、 研究模型构建 | 第221页 |
三、 研究假设发展 | 第221-236页 |
第三节 模型核心构念测量与评价 | 第236-250页 |
一、 构念概念化与问卷开发 | 第236-247页 |
二、 预调研与问卷修正 | 第247-250页 |
三、 正式调研与样本情况 | 第250页 |
第四节 模型实证检验与结论 | 第250-262页 |
一、 观测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50-251页 |
二、 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 第251-253页 |
三、 研究假设检验与结论 | 第253-259页 |
四、 结论讨论 | 第259-262页 |
第七章 案例研究 | 第262-284页 |
第一节 案例研究对象与过程 | 第262-266页 |
一、 案例企业背景 | 第262-263页 |
二、 案例分析框架 | 第263-264页 |
三、 案例研究质量控制 | 第264-266页 |
第二节 案例分析与结论 | 第266-280页 |
一、 国际化进程与国际营销动态能力 | 第266-270页 |
二、 资源“三脚架”与国际营销动态能力 | 第270-275页 |
三、 制度“三脚架”与国际营销动态能力 | 第275-280页 |
第三节 案例讨论 | 第280-284页 |
一、 国际营销动态能力内在机理 | 第280-281页 |
二、 国际营销动态能力关键驱动因素 | 第281-282页 |
三、 资源与制度因素的驱动机制 | 第282-284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284-299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讨论 | 第284-292页 |
一、 主要研究结论 | 第284-287页 |
二、 结论分析与讨论 | 第287-292页 |
第二节 研究价值与启示 | 第292-296页 |
一、 理论价值 | 第292-294页 |
二、 管理启示 | 第294-296页 |
第三节 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 | 第296-299页 |
一、 研究局限性 | 第296-297页 |
二、 未来研究的建议 | 第297-29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9-318页 |
致谢 | 第318-319页 |
附录 A 正式调研问卷 | 第319-324页 |
附录 B 个人简历 | 第324-3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