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综合电力系统短路计算与仿真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船舶综合电力系统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 ·船舶电力系统仿真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 第2章 船舶综合电力系统结构 | 第18-23页 |
| ·电力推进 | 第18-20页 |
| ·直流电机推进 | 第18-19页 |
| ·交流电机推进 | 第19-20页 |
| ·交流系统结构 | 第20-21页 |
| ·交直流混合系统结构 | 第2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交流系统短路计算方法 | 第23-32页 |
| ·GJB-173 算法简介 | 第23-27页 |
| ·发电机提供的短路电流 | 第24-25页 |
| ·电动机提供的短路电流 | 第25-26页 |
| ·短路故障点的短路电流 | 第26-27页 |
| ·改进算法简介 | 第27-31页 |
| ·发电机短路电流周期分量衰减 | 第27-29页 |
| ·采用平均等效电机法计算电动机提供的短路电流 | 第29-30页 |
| ·短路故障点短路电流计算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4章 交直流混合系统短路计算方法 | 第32-47页 |
| ·发电机提供的短路电流 | 第34-37页 |
| ·储能元件提供的短路电流 | 第37-38页 |
| ·滤波电容器提供的短路电流 | 第38-41页 |
| ·直流电机提供的短路电流 | 第41-45页 |
| ·短路故障点的短路电流分析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5章 船舶综合电力系统仿真平台 | 第47-63页 |
| ·系统的总体框架 | 第47-48页 |
| ·短路计算模块 | 第48-53页 |
| ·数据接口 | 第49-50页 |
| ·拓扑分析 | 第50-51页 |
| ·交流系统短路计算仿真模块 | 第51-52页 |
| ·交直流混合系统短路计算仿真模块 | 第52-53页 |
| ·计算程序设计 | 第53-60页 |
| ·交流系统短路计算程序 | 第53-57页 |
| ·交直流混合系统计算程序 | 第57-60页 |
| ·电流曲线绘制程序设计 | 第60-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6章 算例分析 | 第63-86页 |
| ·船舶交流综合电力系统短路计算仿真 | 第63-67页 |
| ·短路故障发生在临近汇流排处 | 第65页 |
| ·短路故障发生在远离汇流排处 | 第65-66页 |
| ·短路故障发生在变压器次级侧 | 第66-67页 |
| ·船舶交直流混合综合电力系统短路计算仿真 | 第67-84页 |
| ·Line1 短路 | 第69-74页 |
| ·Line2 短路 | 第74-79页 |
| ·Line3 短路 | 第79-84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84-85页 |
| ·交流系统计算结果分析 | 第84页 |
| ·交直流混合系统计算结果分析 | 第84-85页 |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 结论 | 第86-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0-91页 |
| 致谢 | 第91页 |